2010年7月1日,作為第145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國內企業,高德控股敲響了上市鐘聲,2013年10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在經歷股東大會投票透過私有化方案,納斯達克批准之後正式退市。
不到四年的時間,高德完成了華麗轉身,以導航電子地圖內容提供商的身份上市,以完成移動網際網路轉型成為巨量引擎旗下全資子公司的身份退市。
上市之初,高德的市值在9億美刀左右,而退市之時市值則定格在不足15億美刀,按15億美刀計算,市值上漲了約莫六成多。
在眾多的中概股當中,高德不算特別的出彩,上市三年多的時間裡這個漲幅也不算特別的亮眼,但年化超過20%的成績也算是對得起一眾投資者了。
不似阿里,多少市值上市,多少市值退市,這算盤打得都要蹦到投資者身上了。
退市之後的高德,留下來的資產不少,但前路也並非一路坦途,隨著與百度地圖競爭的加劇,高德的費用已大筆提升,並導致Q3財季裡的高德出現了首度虧損。
Q3財季,高德虧損額達670萬美刀,而2012年Q3季度則是盈利1010萬美刀,即便是今年的Q2季度,高德也有380萬美刀的淨利潤。
此外,高德的市場費用同比增長超過1.5倍,環比增長超過75%,研發費用也同比增長82%,環比增長37%,而總收入方面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略有下滑。
轉型當中的高德,財報並不好看,而且會持續惡化下去,這也是成武以及高德管理層都同意退市的原因之一,財報好看不了,那股價自然也就好不到哪裡去。
甩掉財報上的包袱,輕裝上陣老老實實轉型發展業務,等財報好了之後再上市也不是不行。
不提資本以及戰略意圖考慮,單純從業務上來看高德也是的前途無量,高德有著極高的市場佔有率,但是相應的成本也很高。
檀錦程對於高德的定位,也不是拿他來賺錢的,而是更加看重他的工具屬性。
對於成武以及高德管理層的唯一要求就是降低成本,導航軟體需要不斷收集地圖資料,涉及測繪資質,底圖獲取,衛星定位等環節,運營成本異常高昂。
普通導航地圖與高精導航地圖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成本上,普通導航地圖是按分米級來測繪,平均每公里才10元,但是高精地圖則是按厘米級來測繪的,平均每公里成本要1000元。
除了核心地圖導航業務之外,目前高德最有想象力的就是打車業務,不過高德的打車業務有點二道販子的意思,透過資料收集分發的方式把訂單派送至快的,嘀嘀等網約車APP。
賺得肯定是沒有正宗APP的多,但是成本也相應的少了很多,不需要自己養司機,另外在監管方面也比較安全,算是打了個擦邊球。
這一點地圖導航軟體也有著自己的優勢,遊客或者是對於道路不熟的使用者,到一個地方之時第一時間肯定是開啟地圖導航軟體,隨手在上面打車的也不少。
相應的也可以擴充套件到本地服務板塊,不過本地服務競爭太過激烈,現在有某團,大眾點評等等,將來還有一個某音,理論上檀錦程是不太想做的。
至少是不太想大力投入,不跟阿狸掛鉤的高德,其實是可以在業務上做到更加精簡一些的。
地圖導航+打車業務是目前高德的核心,先好好做好這兩項業務就行了。
“其實做好地導航基礎服務商,將來的網際網路領域咱們是大有可為的,因為我們的優勢更加的明顯,至少我們比百度的威脅要小很多。”
檀錦程最近一直在帝都辦公,一家上市公司私有化,要做的事情很多,並非只是簡單的花錢買下來那麼隨意。
此次私有化高德,巨量引擎用的都是現金支付的方式,不涉及任何股權交易,相對來說簡單不少,至於私有化的股權劃分,那就是後話了。
“確實是,騰迅的地圖雖然不怎麼樣,但是他們肯定不會用百度的,如果阿狸收購受挫的話,他們肯定也會調頭選擇跟我們合作的。”
成武也很是認同這點,BAT業務錯綜複雜,互相之間有業務來往無法避免,但核心板塊他們肯定是互相提防的。
這也是檀錦程讓高德保持獨立性的理由。
檀錦程嘿嘿一笑:“你跟四維那邊熟悉,你去使使壞,我去小馬哥那邊也使使壞,給阿狸增加點難度。”
前世的高德常年不盈利,但是真正接觸瞭解之後,檀錦程才發現想要讓高德盈利也並非不可能。
前世的高德,業務雜亂,啥機吧玩意兒都得插一腳,但是又根本不賺錢,其二就是阿狸的管理層嘛,搞網際網路的都懂。
成武在前世高德私有化之後就基本屬於隱退了,阿狸派出了自己的管理層,全面接管高德業務,以他們那種喜歡講ZZ的作風,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能掙錢也是見鬼了。
工具性的軟體在使用者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就做好自己工具的服務就好,可以把高德定位成類似支付軟體一類的平臺工具,透過地圖導航的優勢做一個二道販子怎麼可能不賺錢?
某團不就是這麼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