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瓜,還是按照之前計劃,送到沙港進行售賣。不過也保留一部分我們自用。”
“是。”
鐵馬又說:“董事長,這幾個月我們試著栽種了一些豆類,發現莢豆在這裡長勢是最好的。”
它一路行駛到旁邊的一片試驗田,展示豆類成果。
莢豆其實就是毛豆,也就是大豆。它們在根莖上成串生長著,不過豆子本身還不夠飽滿。
“莢豆生長時間很長,通常需要3到4個月。如果現在播種,在秋季就能收穫。它們的作用很廣泛,具有固氮作用,是很好的自然氮肥,還能產出口感不錯的豆類果實。最重要的是,它們和禾本植物能進行輪作。”
“有了莢豆改良土壤,小麥就有了播種基礎。”
小麥!
麵條,餅,包子,油條!
周異趕緊問:“我們這裡能種小麥嗎?”
“能。”
鐵馬斬釘截鐵地說:“小麥對環境有不低的要求,本地有大面積的沙土,結構不良的土壤會造成減產嚴重,並且可能導致病變,但大量的肥力能夠彌補這一點。火山灰和糞便能夠提供足夠的有機質肥力,莢豆提供氮肥。”
“經過沙鼠們的努力改良,地下水道已經打通,綠洲帶的土壤在逐步恢復。那邊的各項數值,我都已經檢測過,不論酸鹼度、土層、磷鉀等達到了可種植小麥的基準線。”
“我記得您很早就說過,想要小麥。但當時條件不成熟,所以我拒絕了。”
“現在所有條件都已經達成,我們可以種小麥了。”
周異一時有些五味陳雜。
誰能想到,種一片麥田會比干掉一個領海主還難。
周異深吸一口氣:“那就種起來。”
“是。”
鐵馬又講道:“不過沙港地區沒有麥種,我想和銅牛去一趟農業專精的機電城市「農務市」,它們有培養匹配各種環境的改良種。”
“如果要在這裡第一次種下小麥,種子質量本身最好高一點。就是那邊的種子,要比普通的貴一到兩倍。”
周異說:“這不是問題。去那邊安全嗎?”
“很安全,農務市在東北方向,距離翡翠城大約是1300千米。我們能快速透過海底,避免長期陷入死海輻射,就能安全抵達那邊。”鐵馬道。
周異撥給它一筆200光種的小麥專項經費。
農機兄弟頓時啟動引擎,朝北方駛去。
……
目送農機遠去,鄭陶又說:“董事長,養殖平臺那邊也有了一點小小成果,不知道您現在有沒有時間?”
“走。”
周異為了節約時間,再次召喚獵海過來,直接飛到了湛江灣一號。
如今這一水上平臺變得井然有序。前側六個養殖區邊拴著一條條繩子,裡面飼養貝類,後側六個養殖區是漁區,能看到骨魚在裡面游來游去。
與上次不同在於,沒有看到人類養殖工,全都是黑手菇在忙碌。
周異不由好奇:“人類這麼不行嗎?”
鄭陶苦笑:“之前在這的都是貝殼市的養貝人,他們技術是有的,但溝通上問題很大,他們各有各的想法和操作,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在貝殼市的時候,技術流程本身沒有經過統一,養殖工都是憑藉經驗和口述在勞作。”
周異立即連線百里公。
對這一點,百里公也有話說:“我調整改革了很多次,但人類總是最初執行得還不錯,很快就又會重蹈覆轍,爭論不停,工序偷懶。所以我更相信養殖平臺,不信人,所以最好他們都沒有技術最好,這樣隨時可以更換。”
它是故意不做統一標準。
鄭陶和孫重來針對這一點做出了調整,直接全部更換為黑手菇作業。因為黑手菇們溝通迅速,並且有著天然的優秀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