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勇士與超音速的西部決賽不僅大幅重新整理了海外收視率,並且也成功打破了美國本土的NBA收視記錄。
兩隊陣中明星球員的出色發揮固然是前四戰不斷重新整理收視率的關鍵。
但更為重要的是.
在當前時代這個特殊節點上
兩隊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打出了當前NBA規則允許下的最高質量。
自籃球這項運動誕生以來.
每一次規則的變動,無疑都極大影響了它的發展,並最終透過賽場內容呈現於了世人眼前。
眾所周知,在進入那個名為“鐵與血”的年代之前,NBA也曾經歷過八十年代初期及中期那個為了進攻而進攻的年代。
在“咆哮的八十年代”,由於明星球員的得分就如砍瓜切菜一樣簡單,結果反而引起了球迷的極大不滿。
相比當時其他那些身體對抗更加激烈的體育賽事
那個時期的人們根本無法理解只要把球帶到前場,再進行一兩次簡單傳遞便能完成得分的籃球運動究竟有什麼好看。
於是,為了拯救NBA這個商業聯盟的競技性,在彼時新任聯盟總導演大衛斯特恩的默許下,大量的防守派教練開始大展拳腳。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NBA正式宣告進入了“鐵與血”年代。
那是一個比拼球星成色的年代。
因為在NBA正式引入聯防之前,非法防守的存在使得每支球隊都可以透過清空半場的方式來為當家球星製造絕對意義上的一對一機會,所以個人能力越強的超級球星也就意味著你更容易打穿對方的防守。
以邁克爾喬丹的個人能力而言,他本該完全主宰那個年代。
畢竟,在那個年代,有誰能和喬丹比拼球星成色?
但查克戴利與活塞的“喬丹法則”,卻令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個人能力再強的超級球星也有他的極限。
因此,菲爾傑克遜便帶著他的三角進攻來到了芝加哥,並用三角進攻鑄就了邁克爾喬丹的赫赫威名。
雖然
隨著喬丹生涯後期各項技術日趨大成,當時甚至就連喬丹的隊友都認為,三角進攻反而只會在某些回合束縛喬丹。
但不管怎樣,在那個比拼個人能力的年代,喬丹成為了最終的王者。
然後,NBA就進入了下個時代。
2001年,為了限制彼時如日中天的沙克奧尼爾,NBA正式引入了聯防。
如果說,九十年代的NBA,儘管四處充斥著“鐵與血”,但球迷仍願意為超級球星高超的個人能力買單
那聯防的引入,加上聯盟長期存在的HandCheck規則,便讓NBA隨之迎來了一段不折不扣的黑暗年代。
在NBA,聯防的威力固然大打折扣,但當聯防配合HandCheck規則,底特律活塞會用他們那連蚊子都飛不進去的比賽內容告訴你:
NBA的比賽不再有熱血沸騰的那個“血”了,而是隻有打鐵聲不斷環繞耳旁的“鐵”。
為此,NBA不得不在2004年夏天正式做出了取消HandCheck規則的決定。
而作為聯盟執行NoHandCheck規則最為嚴格的一個賽季,勇士去年的奪冠之旅,也因此而獲益。
不過,這亦使大衛斯特恩再次意識到了,在失去HandCheck規則之後,過於無法無天的超級球星反而會令比賽觀賞性下降。
於是,從06/07賽季開始,NBA便默許了更加激烈的身體對抗。
這令NBA進入了很可能是自它誕生以來觀賞性最佳的一段時期。
沒有HandCheck規則,技巧高超的外線球星可以更加隨心所欲地施展自己的進攻才華。
聯防的引入,令擅長防守的球隊可以構築出更豐富的防守體系。
而高強度的身體對抗,則保證了NBA在取消HandCheck規則後的競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