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嶽完成他的表演,正坐在托馬斯馬克中心最顯眼位置與霍華德閒聊的詹姆斯,頓時便感覺自己耳鳴了。
愈發瘋狂的人群.
充分證明了他的那位好兄弟剛才究竟完成了一記怎樣的扣籃。
詹姆斯很清楚這記扣籃之於扣籃大賽與籃球世界的意義。
因為七年前,在卡特炸響奧克蘭的那個夜晚,彼時的文斯卡特幾乎在一夜之間便成為了NBA人氣最高的球星。
如果說,在完成這記扣籃前,秦嶽已經勢不可擋,那在完成這記扣籃後.
他的鋒芒註定會蓋過同時代的所有超級球星。
賽前,詹姆斯的確有想過秦嶽會以絕對優勢拿下扣籃大賽冠軍。
但他亦為之準備了四記不同型別的戰斧扣籃,來扮演裡奇保羅給他所描述的那位敢於在絕境之中向魔鬼撒旦拔劍的國王。
詹姆斯期盼這場扣籃大賽上的“偉大競爭”,能讓他的支持者,他的贊助商看到他的心氣。
他並不是無法打敗秦嶽。
他只是還需要時間成長,才能與已達巔峰的秦嶽開啟那場耐克心心念唸的“23VS30”。
即便在扣籃大賽上,自己很可能會遭遇一場失敗,可那又如何?
只要自己將來能在球場上取得超過秦嶽的成績
那這場註定會流傳於後世的“偉大失敗”,只會告訴世人,他這一路走來有多不容易,他為了收穫成功付出了多少努力,他為了打敗那個大魔王進行了怎樣的抵抗。
詹姆斯需要讓他的支持者看到他的心氣。
更需要讓贊助商看到他的勇氣。
因為隨著秦嶽的崛起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詹姆斯早已不再是那個還未踏入聯盟,便已站在籃球世界中心的超級明星。
秦嶽前世,詹姆斯的成功絕非偶然。
在那個NBA正處於後喬丹時代的歷史拐點,他因《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正式走進了公眾視野。
還未進入聯盟,他便被冠以“天選之子”的名號。
為了爭搶他,耐克、銳步、阿迪甚至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競價大戰。
這場被後世譽為體育史上最成功的炒作營銷
令詹姆斯在生涯初期,便站在了眾多超級球星哪怕為之奮鬥一生,也未必能站到的臺階之上。
而且,他的好運氣還在繼續。
進入聯盟後不久,伴隨科比受到“鷹郡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印象,縱使科比最後轉投耐克陣營詹姆斯背後的贊助商也早已產生了讓其取代科比的念頭。
歷史上,所謂的“無冠超科比”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梗。
而是詹姆斯背後的贊助商以及聯盟,已經有意在詹姆斯身上傾注更多資源,並意圖把他打造為後喬丹時代的NBA門面。
雖然詹姆斯最終用那場名為“決定一”的鬧劇,險些把大衛斯特恩提前送走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做出“決定一”之前,詹姆斯所獲得的資源,是遠超同時代所有NBA球星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
秦嶽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作為灣區的彌賽亞,秦嶽已經透過他的賽場表現,讓人們開始質疑起了詹姆斯這位天選之子。
更為嚴重的是
在去年的那場對位處刑中,已經在聯盟摸爬滾打了四個賽季的詹姆斯,竟然給人的感覺是毫無半點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