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的冠軍花車從第11街Broadway出發,遊行當天,甚至有球迷凌晨5點就在集合。
為了保證遊行順利,當地政府亦臨時增加了地鐵班次來保證交通。
在冠軍花車右轉至格蘭德大街(GrandAvenue)時,勇士球迷再次整齊劃一地高呼起了“WeBelieve”口號。
接著,再右轉哈里森街(Harrison)前往湖濱大道(LakesideDrive),現場那不斷翻滾的金色浪潮,令所有勇士球員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驕傲與自豪。
“就算我現在死去,我也死而無憾了!”與球迷一直在積極互動的戴維斯眼含熱淚道。
“這正是我熱愛籃球這項運動的原因之一!”戴著冠軍帽子的阿泰斯特在冠軍花車抵達湖濱大道時說道。
由於秦嶽、理查德森、鄧利維、墨菲這四名奪冠骨幹都是由勇士自己選中的球員,所以在冠軍花車最終抵達Oak街時,他們也是人氣最高的四名球星——這是戴維斯與阿泰斯特無論怎麼強調他們為勇士做出的貢獻,都換不來的一份榮譽。
因為上述四名奪冠骨幹代表著這支勇士的DNA。
在NBA,確實不是每支球隊都看重出身與血統,可勇士卻是一支歷來講究DNA文化的球隊。
是的,哪怕是在克里斯科漢時代。
秦嶽記憶裡,未來比德林斯之所以能成為勇士隊長並受到灣區球迷的寵愛,正是源自於他那被勇士親手選中的身份。
冠軍花車上,看著在2005年選秀大會上被勇士透過換取選秀權的形式選中的賈瑞特傑克,誇梅布朗當時的表情儼然只能用羨慕嫉妒恨來形容。
沒錯,縱使是傑克和比德林斯這樣的替補,在冠軍遊行當天,也比布朗這位主力中鋒更受球迷歡迎。
這就是所謂的“根”。
人無“根”,固然不會像花草樹木那樣死去。
但在這種奪冠時刻,勇士球迷肯定會更加偏愛那些有“根”的球員。
當然,在NBA想要在一支球隊獲得“根”,並不只有被選中這種方式。
因為在參選時,除了那些已經事先被預訂的頂級天才,沒有球員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為某支球隊長久效力亦是一種獲取“根”的方式。
在NBA,“根”很重要,“根”也不重要。
比如,倘若你真能在每次換“根”之後於不同城市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王朝(三連冠),那日後,自有“大儒”會替你辯經。
甚至你還會在這些不同城市都獲得“根”。
但假如每次換“根”之後,你那無需多言的偉大王朝,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王朝,甚至你所拿的那些冠軍裡,還有奧尼爾口中那隻配被打上星號的“*冠軍”,那你註定只會淪為別人口中的僱傭兵。
而這時.
“根”便會反過來反噬你。
在NBA,沒有“根”的球員基本不可能逃過“晚年不詳”的宿命。
冠軍遊行上,被勇士親手選中的秦嶽,已然感受到了那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已在奧克蘭初具神格,現在整個灣區都把他奉為神明。
這是一份厚愛,更是一份無形的壓力。
在邁阿密,他看似親手為自己摘下了那頂分量最重的王冠,但實際上,那頂重量級的王冠一直在他頭頂。
麥克蒙哥馬利在奪冠巡遊後正式告別了勇士。
分別收穫了大合同的理查德森與鄧利維都打算在今年夏天好好休整。
阿泰斯特與戴維斯也想先度假再進行夏季特訓。
比德林斯將會以該國曆史上首位NBA總冠軍球員的身份返回拉脫維亞——倘若富貴不歸鄉,那與錦衣夜行有什麼區別?
傑克則將回到喬治亞理工大學去完成他那仍未完成的學業,以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商學學士——這是他在參選前向母親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