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小牛開局不利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隊員手感不佳、諾維茨基在場上沒有獲得足夠多的單打機會、約翰遜在究竟是靠防守取勝還是與勇士打對攻之間搖擺不定
但相比約翰遜在次節比賽的調整,上述原因儼然只能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
甲骨文球館。
感覺必須得請老尼爾森上身才能翻盤的約翰遜,排出了一套哪怕老尼爾森本人看了,也得流淚的陣容:迪奧普、丹皮爾、諾維茨基、特里、巴里亞。
該如何評價艾弗里約翰遜這套異想天開的場上五人組合?
毫不誇張地說,你完全可以將小牛的這套混搭陣容理解為,用菠蘿做的披薩,用草莓包的餃子,用蘋果做的包子,以及用乳酪來當鍋底的四川火鍋。
約翰遜希望用迪奧普和丹皮爾組成的雙塔,來減少秦嶽以及其他勇士球員往小牛內線衝擊的頻率。
但由於小牛在次節比賽又需要追分,所以為了加強進攻,他在把諾維茨基搖擺到三號位的同時,又分別派上了特里與巴里亞。
在約翰遜的想象中,這應該是一套要高度有高度,要三分有三分,要速度有速度的陣容。
可在實際比賽中.
球場上,於重新披掛上陣的秦嶽的率領下,只見勇士在頃刻間便拉開了他們與小牛的分差。
由於迪奧普與丹皮爾都不具備射程。
所以,這兩人同時上場註定只會起到壓縮己方進攻空間的作用。
諾維茨基連打四號位都談不上快,可約翰遜卻把他放到了三號位
如此一來,小牛的鋒線在防守端該由誰來負責防守?
該由誰來負責協防補位?
而一旦失去鋒線的防守支援,由特里與巴里亞組成的後場.
要知道,這哥倆,一個真實身高一米八出頭,另一個真實身高則只有一米七五。
不懂就問,在NBA,排出這樣的後場組合又不給予他們相應的防守支援,和給對手直接送分有什麼區別?
而且,這僅僅只是約翰遜次節比賽犯下的致命失誤之一。
因為在他那混亂的指揮下,諾維茨基逐漸迷失了自我。
於是
認為不是自己戰術有問題,而是諾維茨基實在太軟的約翰遜,當機立斷地便把本場比賽小牛的開火權,統統交給了秦嶽那位長相極具特點的學長。
次節後半段,小牛的進攻回合。
隨著比分差距被勇士不斷拉開,重新出場的約什霍華德可謂心急如焚。
只是在阿泰斯特那賣力的防守下,霍華德利用節奏變化創造出來的投籃機會,卻是於下一秒被他成功轉化為了一次助板。
此刻,越是焦躁不安,霍華德便越是把握不住這些他平時手拿把攥的進攻。
回過來,勇士球權。
秦嶽背身切入小牛三秒區,並迎著協防到位的丹皮爾作勢拋投,實則空接妙傳佈朗。
這又是一記看似秦嶽傳得很巧妙
但主要功勞得歸功於布朗跑位的助攻。
在NBA,很多華麗傳球的背後,往往都離不開進攻球員那出色的無球跑動。
秦嶽不會因今晚那被他頻繁摁下的傳球鍵,而自以為是的認為,他的策應與傳球已找不到對手。
尤其是這種透過戰術加持獲得的助攻資料,在秦嶽看來,它只能證明自己打得足夠團隊,且心裡裝著隊友。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