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不斷有人和老三毛打招呼。
其實,三毛並非老兵的本名。
他的原名是類似於狗蛋、虎子這樣的鄉村俗名。
只是在老兵的人生裡,曾出現過三次一毛不拔的事件,才被周圍人喚作三毛,他也覺得理應如此。
第1次一毛不拔。
是少年時,無錢下葬死去的雙親,更開不起風風光光的喪席。
第2次一毛不拔。
是青年時,與隔壁鄰居的女兒翠花兩情相悅,但無錢下聘,最終在老丈人的罵罵咧咧裡成親。
第3次一毛不拔。
是中年時,妻兒一同上街,被路過的官家公子縱馬踏死,依舊沒錢大辦喪禮,只能草草掩埋。
三次的一毛不拔,三次的人生轉折。
使得老兵痴痴笑笑。
路上被抓了壯丁,穿上曾經不敢想的堅甲,以及一柄威風凜凜的長矛,迷迷糊糊中來到邊境關口。
老三毛的修煉天賦並不好,他的雙鬢蒼白,參軍多年卻只有鍛體第一境的實力,只比凡人強上些許。
其他的邊軍士兵時常笑話他。
但他不在意。
老三毛看得很開:“咱天生一條賤命,能練武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咧!”
感受著體內十分微弱的氣血,老三毛的得意之情更甚了。
哪怕纏著布條。
也能感受到那份洋洋得意。
很快。
老三毛熟練的登上塔樓,執行起戒備站崗的任務,塔樓上還有其他邊軍,他們聚著討論一些,老三毛根本聽不懂的話。
“喂,你們聽說了嗎?”
“你是指叛軍,還是……”
“廢話,當然是叛軍了,居然搞出那麼大的動靜。”
大乾的邊軍有很多,但邊境關口從未出過大事,士兵們早已養成偷懶的習慣。
在冬季的陽光下,眉飛色舞的講述著什麼。
老三毛忍不住加入進去。
詢問道:“哪來的叛軍,哪個州又生亂子了?”
老三毛以為是大乾內部十三州的叛亂。
但旁人搖了搖頭,稱叛亂並非起於十三州,而是邊境線上的“罪民們”,大膽的想要謀反。
“那叛軍好生兇猛,不過是一個來月,竟湊出數萬之眾。”
“哎哎哎,我聽說啊,叛軍的首領是個妖道,會使一手撒豆成兵的道術,這才有那麼多的叛軍。”
“咦,我怎麼聽說,叛軍的首領是位妖女?”
“不對不對,是有兩個首領,一個叫許大先生,一個叫武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