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瞄準鏡,大概測了一下距,110米。
火箭筒手心裡高興,這個距離要是換成老40火,那可遭老鼻子罪了,因為那東西只能打50米,再遠就沒準頭了。
原本的歷史裡,我們的戰士從62年到69年,都是把火箭筒抵近到敵人50米之內開火,一是因為英勇,二是的確沒辦法,要保證命中率,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而在子彈橫飛,敵人多個地堡的交叉火力下,想要運動到距離地堡50米的地方,那代價可不算小。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SND區雪線以下,是原始森林,或者至少也是有些植被的,50米距離和100米乃至150米距離之間,危險性那是指數級下降。
110米,離180米的直射最大射程還差著老鼻子呢。
火箭筒手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勢,迅速瞄準,然後一炮打了出去。
火箭彈拖著硝煙,一頭撞上了那個正在吐著火舌的地堡,“轟”的爆炸聲中,地堡磚石橫飛,四散開來。
這種沙袋石塊、土木壘成的地堡,也就欺負欺負槍支一類輕武器,但是在80毫米破甲殺傷彈下,卻算不上結實。
不說把敵人都炸死,但是死的死傷的傷,沒死的暫時失能還是穩當的。
班長看得一臉的高興,這要擱以前,就得40火抵近射擊,甚至可能得拿鮮血開啟爆破筒、炸藥包前進的道路。
這個最突出的地堡被端掉了,但是周圍還有幾個地堡在噴著火舌。
雖然看不見,但是能聽見,而且前方開闊地上不時揚起的塵土也能證明這一點,還有敵人在向這裡射擊。
敵人不需要看見這塊開闊地,他們只要向著預設的射擊封鎖區域和範圍開槍就行。
熱知識:不論是何時的重機槍手,相當一部分戰鬥的時候是看不見敵人的。
很多人想象起打仗,都會不解,既然大家的火力都一樣射程,難道我還不能把重機槍推上來和你對射?這就是原因之一。
防守方根本不管你來沒來,我只管火力封鎖預定區域,你壓根看不見我無法透過這片區域,怎麼上來和我對射?
這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戰場單向透明。
端掉最前方的暗堡之後,敵人預設的火力網出現了缺口,作戰小組往前運動了一點,能夠從側翼看見後面的幾個地堡了,正要叫機槍手掩護,一看距離,算了。
這距離更遠,敵人壓根顧不上自己這裡,我們的機槍手畢竟離火箭筒手不遠,一開火反而把自己小組的位置給暴露了。
“你看看,能幹它一炮不?”班長也習慣了,這裡的一炮,不是75無,而是61火。
火箭筒手拿起剛剛從廢棄發射筒上拆下的瞄準鏡測了一下距,這種一次性瞄準鏡很受歡迎,因為多少能起到望遠鏡的作用,而且還能大致測距,沒有望遠鏡的普通戰士,平時很喜歡把訓練後廢棄的瞄準鏡拆下來,當望遠鏡使。
“160米左右,我有信心!”把“望遠鏡”往雜物包裡一塞,火箭筒手操起了第二發火箭筒。這東西他背了三個!160米有點接近極限,但是在高原上訓練了很久、完全適應當地彈道條件的他,有這個信心。
他探過頭,看了看班長身上掛的多功能計時器,確定了海拔。
然後他屏息瞄準,此時如果是一位普通戰士看他的瞄準鏡視野,會覺得他瞄偏了,這就是他調整的地方了,打炮,俺是專業滴!
又是一炮,又一個地堡飛上了天。
“向前運動向前運動!”班長招呼著戰鬥組的同志往前。
就這麼一路向前,整個戰鬥小組除了有一位同志受了輕傷,胳膊被流彈打穿之外,居然毫髮無損!
他們突擊速度極快,可就苦了後面伴隨他們的75無的同志。
好不容易扛著炮衝上來,除了還在冒煙的地堡和敵人倒伏的屍體之外,什麼都沒看見,倒是看見了一些投降的,可此時他們沒心思收攏俘虜,這個工作等後面的同志來完成,當務之急,是要跟上突擊的同志!
“神了嘿,這麼多地堡、工事,硬是沒有阻擋得了他們的腳步。我們這炮,感覺白扛了啊。”
“對啊,按照經驗,怎麼滴他們也需要我們上來拔點的。今天居然就這麼過去了。看來這髒三不行啊。”
“別扯淡了,趕緊跟上。”炮班班長是既遺憾又高興,遺憾的是沒使上勁,高興的是同志們推進如此順利,必定傷亡很小。
趕緊跟上去,萬一有敵人的硬骨頭呢。
實際上,高振東前世所知,我們推進本來就很快,一天消滅一個齊裝滿員、依託完備工事嚴防死守的旅是什麼含金量?而現在就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