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打過S2的,這方面經驗很豐富,傳承也還不錯,判斷很準。
別看我們天天嘲笑髒三,但那是我們,換這個世界上90%以上的國家,還真就沒這資格,比如約翰牛也不能,人家也真不是非洲大區那種匹配機制下的產物,該有的基本素質還是有的,甚至少部分人還很過硬。
聲音由遠及近,“轟”的一聲在工事旁邊炸開,這位撇大條的敵人算是幸運的,但是幾名沒來得及滾進工事的敵人就沒那麼幸運,被無數的鋼珠打成了篩子,最慘的一位,甚至直接被爆炸的火球吞沒了。
或者說這枚火箭炮彈很幸運,試射第一發就能有戰果,這可不容易。
前線各陣地上,守在炮隊鏡前的偵察兵馬上拿起步談機,向後喊話。
這點兒距離就不用慢慢發訊息走資訊站那邊了,直接喊話就行,哪怕火箭炮營在山背後,但是山頂架著中繼臺呢。
各火箭炮陣地上,指揮員的指令不約而同:“無需調整。全彈發射!每炮5輪。”
各炮位大喜,看來這定位系統真好使啊,第一炮就這麼準!
手搖發電機給我狠狠的搖起來!這炮真好,電池能擊發,手搖發電機也能。這裡高寒,電池不太可靠,同志們都是用的手搖發電機。
急襲15分鐘,就是你們能打多快打多快,反正15分鐘打完收工。
“嗖~~嗖~~嗖~~嗖~~”
“嗚~~嗚~~嗚~~嗚~~”
一時間,各個陣地上火光迸射,煙塵四起,一枚枚火箭彈帶著風雷,向敵人飛奔而去。
不過十來秒時間,火箭彈打完,戰士們衝上去,重新裝彈、校正方向,再次搖起發電機。
要說高振東上輩子那條線,打三兒的時候應該也用上了一些火箭彈,但是要論規模,恐怕很難和這條線相比。
畢竟這是成建制的把火箭炮給弄進來了,他上輩子那條線,這時候107還沒搞完呢。
兩個營一共36門炮,15分鐘急襲,大概能打4~5輪,這就是差不多2000發火箭彈飛出去了,一發彈重18.8公斤,這一次炮火準備,就是40噸的物資沒了。
但是值得。
此時髒三西線旅的各個陣地上,已經變成一片火海,這個炮現在別的彈種沒有,就一種,殺爆彈。
一時間,敵人的陣地上狼煙四起,鋼珠亂飛。
一些簡易工事被直接掀了蓋,裡面的敵人無一倖存。只要是在陣地表面的敵人,哀嚎四起,甚至連哀嚎都沒有來得及,就被送上了西天。
只有在戰壕裡、永備工事裡的要好一些,戰壕在地面下,死角眾多,只要不是直接鑽到戰壕裡,那就有生機,無非就是耳朵聾一聾,眼睛鼻子出點血,頭上蓋點沙土之類,一時間倒也還死不了。
至於永備工事,厚重的鋼筋混凝土對於沒有直接命中,只靠衝擊波和鋼珠殺傷的殺爆彈來說,有些超綱,這畢竟是髒三苦心經營多年的永備工事,硬度還是有的。
他們是大地堡套小地堡,靠核心地堡和外圍小地堡,構築了極為完備的防禦體系,髒三是抽象,不是傻子,該做的工作他們還是會做的,尤其是這個工作可以保命的前提下。
這也是有人質疑我們,認為相比戰果,傷亡過大的主要原因,說犧牲的同志有點多。
這其實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當然,還有一種,是非蠢即壞或者又蠢又壞。
以沒有重火力支援的輕步兵,在4000米左右的海拔,頂著高原反應,疾行穿插,靠一點82迫、75無、老40火這樣的東西去支援,在不利地形條件下,去硬啃敵人經營了多年的永備工事群,能打出敵我傷亡4:1或者5:1的交換比,已經是神仙了。
在戰史的描述中,不乏爆破筒、炸藥包這類經典的場景,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們戰士的英勇,另一方面也說明條件的確很有限。
在這場反擊戰中,捨身炸碉堡的英雄,出現了好多個,均被追記一等功!
但是在這條線上,情況有那麼一點不同,我們物資更多了,手段也更豐富了。
一隻小蝴蝶扇著自己的翅膀,在後方虎視眈眈的盯著敵人們。
“出擊!”一到預定攻擊時間,數十平方公里的各個戰場上,指揮員們不約而同,在同一時間發出了命令。
沒有衝鋒號,這不是衝鋒,這是需要穿插包圍,相互配合,出其不意的攻堅戰。
一個個的戰鬥小組,一名名身手矯捷的戰士,提著鋼槍,揹著裝備,躍出隱蔽所,向敵人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