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急,可是外商部急啊。
“老X啊,你這……這種東西是長臉的,價格那麼貴,東西那麼新,就是給別人看個新鮮,展示一下我們的實力,賣估計是賣不掉的。就算萬一有人要,我們也可以把供貨期拉長一點,總之給你們留足時間的嘛。”
這種東西價格天生就便宜不了,別人還不見得有興趣買呢,除了價格,技術上人家相不相信也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如果因為流程沒走完就捂著不拿出來,在外商部看來,就太浪費這次的機會了,賣不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別人看到,我們有這個技術。
“這樣不太好吧?自己都還沒驗收的東西就擺上貨架。”郵通委那邊有點猶豫。
其實這種事情幾十年後我們賣武器裝備的時候,幹得多了去了,先整個差不多的出來,有訂單了再深化研究定製,比如坦克、飛機,都有這麼幹的。
當然,和老毛子搞“五代機”扁27的時候,先收髒三一筆研發費,最後連個飛機輪胎都沒給髒三的手法相比,我們可是厚道得多,保證最後能供出讓客戶基本滿意的貨來。
“有什麼不好的,趕緊趕緊的,我這裡等著用呢。”外商部這邊要靈活得多。
“那這樣吧,我們突擊驗收一下,這個東西不久前我還去看過,進度沒問題,驗收條件應該是能夠達到的,這樣你們在外國人面前說起話來,也更硬氣一些。”
郵通委這邊有些心動,主要是這東西吧,它又是一個“世界第一”,現在包括花旗人在內,用的交換機最先進的,都還是縱橫制交換機,和這個程控交換機沒得比。
如果能在這麼多外國人面前把這東西推出去,的確能起到不小的宣傳作用,對於郵通委來說,利不利的先不說,至少求個名吧。
他不知道的是,花旗人的空分程控交換機,是1965年才推出來的,離現在還有好幾年呢。
“有把握?”只要你願意拿出來,外商部才不管那麼多呢。
“應該是有把握的,至少基本透過是沒什麼問題。”郵通委這邊信心很足,畢竟這東西他是親眼看著一點點搞出來的,工作還是做得很紮實的。
“那行,你們趕快搞驗收,爭取今天或者明天就驗了。十七機部那邊的會議雖然要開好幾天,但是時間也不多了,我把展臺給你們留著,就算沒透過,你也先給我放一套過去,就當是支援我工作了。”外商部直接就把事情給敲下來,管你通不透過,敢上驗收,至少說明東西大致是有譜的,沒透過我也要。
於是,高振東雖然沒在京鋼廠的技術推介會上露面,卻在同一天下午,參加了郵通委的會議。
郵通委也是說幹就幹,既然定下來要搞,那就絕不拖泥帶水,當天上午就開始聯絡相關人員,其中高振東自然是絕不能缺席的。
這個程控交換機的技術,就是他一手提供的,通訊院解決的都是具體細節問題,像一些疑難的技術細節,也是高振東給解決的,比如繼電器的觸點燒蝕這類,他不來,郵通委這會還真就不好意思開。
高振東坐在會場上,這一次他是代表被驗收方,這讓參加驗收的通訊院的同志心裡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穩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驗收會議上的驗收和被驗收兩方是對立的,只要高總工在自己這一方,那通訊院的同志們就有信心絕對透過這次驗收,因為別人不懂。
畢竟這方面的技術,除了通訊院之外,就只有高總工這位在這個領域的“國內第一人”了,連他都和自己一邊,其他驗收專家,不足慮矣。
最懂這東西的人都在被驗,這驗收會還有什麼問題?
通訊院的馮總坐在高振東旁邊,面露喜色,意氣風發。
“高總,這東西搞了兩年,總算是差不多要出結果了。”空分交換機是1960年9月的白嶺電子展之前開始搞的,前前後後加起來,可不就差不多兩年。
這也算是高振東領頭的專案裡,除了二代坦克之外,耗時差不多最長的一個,主要是複雜。
哪怕高振東提供了所有的核心技術,通訊院從消化到實現,也花了很長的時間,說得誇張點就是,這東西單單隻算一套的話,上面的焊點都夠一個人焊上三年五載的。
“你們辛苦了啊,我後面基本上都在當甩手掌櫃。”高振東還是有點不好意思,他後面一年基本上都甩手沒管,因為後面一年主要是除錯、試驗,和核心技術關係已經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