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XX同志為代表”,這話可就不簡單了。
說完,他也興致勃勃的在站在地圖前,拿起尺子畫起圈圈來。
比劃了半天,他放下尺子:“這個訊息,要馬上公佈出去,讓我們的敵人,先習慣習慣,漲漲自己人計程車氣,滅一滅敵人的威風,不是隻有他們才有這個東西的。至於人員,就暫時只能委屈他們了。”
——
兩天後,高振東在上班的時候,看到了這個讓他大為欣喜的訊息。
《日報》的頭版頭條。
——《我國第一枚國產彈道導彈試射成功》
沒有副標題,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射程1700公里,裡面與實際引數有關的就這一條,其他都沒有透露。
“……戰鼓二號的成功試射,表明我們已經掌握了可靠的遠端彈藥投射能力……該導彈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反應速度快等優點……”
“……該導彈的試射,是我國增強自身防衛力量的努力,不針對任何國家及地區……”
射程作為威懾的一種體現,自然是要公開出來的,大意就是告訴射程裡的潛在敵人,我現在能夠得著你了。而且不但夠得著,反應還很快!
實際上,除了精度之外,還沒有公開的另外一個引數是投射重量,這個重量,是1.3噸。
雖然裂變彈還在搞,但是其重量是大致能預估得到的。這年頭的裂變彈重量可不低,還沒有到彈頭小型化的程度。
理論上,鈾裂變彈的重量不可能低於52公斤,這是它的臨界質量。
鈽彈就好一些,臨界質量在16.5公斤左右。這也是為什麼即使鈽彈更復雜,大家也更傾向搞鈽彈的原因。
至於聚變彈,比裂變彈要重,因為它除了聚變裝藥之外,必定還有一枚裂變彈作為扳機。
這個引數雖然沒有公佈,但是高振東大致是心裡有數的,因為不到這個投射重量,戰鼓二號就失去了意義。
從其他描述上看,很明顯,自己建議的偏二甲肼已經用上了這個新彈,自己提供的偏二甲肼合成工藝應該是得到了成熟運用。
高振東非常清楚,原本的戰鼓二號用的液氧煤油發動機,無論如何是夠不上“反應速度快”這個描述的,同時,射程也從1300跳到了1700,也不知道搞導彈的同志們,都給這東西吃了什麼靈丹妙藥。
只是簡簡單單把液氧煤油換為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效果可沒這麼好,偏二甲肼的理論比衝,實際上比液氧煤油還低一點,想來在發動機和彈的總體設計上是搞了很多門道的。
比如高振東自己就知道,閉式迴圈比開式迴圈,發動機的實際比衝就要高那麼幾十秒。
蔡總、張師兄他們幹得漂亮!
高振東抓著報紙,興奮的跑到食堂。
“傻柱,今兒晚上整點兒哈,下班了去我家拿東西。”
傻柱看見高振東手上的報紙,知道大概又是有什麼好訊息了,高振東都已經養成習慣了,報紙上有什麼好訊息,就要找他張羅著,和哥們幾個搓一頓。
高振東在高興,身處大漠另外一個基地的同志們,看見這個訊息,是既高興又心焦。
一位同志拿著報紙,跑進了一間多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