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麼少?那我們這麼多,搞得完嘛?”
“沒事兒,有三分廠在,我看沒問題,三分廠去年到現在零零散散,搞出來的新材料也不少了。”
三分廠成立沒多久,可是事情是早就開始幹了,廠裡的同志都知道三分廠的起源。
“嗯,還有京鋼廠的同志呢,肯定沒問題。”
“我告訴你啊,聽我們院子的四嬸說,我們廠子的小夥子,在棉紡廠那邊可吃香了。”
他們院子的四嬸,遠近聞名的金牌媒人,舊社會的一些職業受到打擊清理的很多,但是這個卻是沒啥大事兒,頂多換個名字,介紹人。
棉紡廠,三軋廠旁邊的一家紡織企業,和三軋廠相反,女工多。
這也是一種故意的佈局安排,有利於解決同志們的個人問題。
開完啟動大會,鄭良樞就跟著高振東一頭扎進了高振東的辦公室,事兒是他們在做,真正的工作安排,在這個地方。
高振東點了幾個人,由梁發明帶領,入駐京鋼廠。
至於嚴廠長,他得管理三分廠這一攤子,過不去,不過他也少不了好處,高振東會挑三分廠具備條件的材料,交給他去搞。
高振東道:“你搞好一個,我這裡就換一批人常駐你們廠。”
鄭良樞笑道:“搞這麼麻煩幹嘛?一批人搞到底不是更好嘛,都是熟手有利於工作啊。”
高振東笑而不語,鄭良樞想了想,明白過來。
“啊,我明白了,好領導啊!哈哈,學會了學會了。”
高振東能玩兒這一手,原因也很簡單,換不換人,都不影響成果的產出,他有這底氣。
安排好人手,高振東連具體的工作安排都沒說,轉身就在保險櫃裡摸出來一份資料。
我艹,幾個意思?這就有眉目了?特麼的專案剛啟動好吧。
果然,鄭良樞傻乎乎的接過資料,就聽見高振東道:“時間緊,只考慮出來這一個,你們先搞著,後面的我陸陸續續送過來。”
抄書還是蠻辛苦的,更別說高振東現在有能力根據現有環境條件,做出一些修改或者是更具體的設計了。
在軋鋼廠這一年多,他可不是白呆的。
這東西里面圖表又多,這時候的計算機也幫不上什麼忙,全靠手寫。
鄭良樞和梁發明不知道高振東到底掌握了什麼神功妙訣,這麼快的速度就能完成一種新材料的研究和生產工藝、熱處理設計,難怪他敢伸手就是十幾個。
而就這,他還一臉遺憾的告訴自己“時間有限,只能搞出這一個來”。
從這個速度來看,制約他的研究速度的,反而是自己這些搞試驗和具體實現的。
帶著感慨和慚愧,鄭良樞翻開材料,他明顯能感覺到,這份資料比以前的,甚至還要詳細一些,看來振東也沒停止學習的腳步,一直在提高自己啊。
“這這這,你以前就搞過這玩意?”鄭良樞說話都結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