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交流,傻柱插不上話,反倒是聽得何雨水心馳神往,曉娥姐太厲害了,我也要像她一樣。
吃飯的時候,高振東發現,有個菜是麵條,還是鹹。
他媽的,這小子,報復我。
——
短時間1274廠的DIP插座是等不來的,這東西畢竟從設計到模具到投產,還是需要時間,但是高振東手上的那塊IC原理電路板,卻是已經焊好了。
雖然有點難看,還飛了不少線,但總算是把電路除錯好了。
整張電路板的規格,大概是一張DJS60D的面積,50*50cm的樣子,只是全部面積並沒有被用完。
高振東將電路板與DJS59連了起來,沒有串列埠,線連得挺多的,並口就是這樣,一位資料至少一根線,如果地址不復用,那就更誇張。
好在高振東早就為DJS59、60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外設匯流排,能部分複用地址和資料線,情況稍微好一些,代價就是會降低速度,增加底層驅動的程式設計複雜度。
高振東在DJS59上,先編了一個簡單的程式,這個程式沒什麼特殊的地方,甚至都不針對那塊電路板,而是針對DJS59本身的。
程式很簡單,把兩個單位元組數15和15相乘,乘10萬次!結果是225,還是能放在一個位元組裡。計算的同時,計算總的耗時。
是分別相乘,每一次的兩個乘數都是一樣的兩個15,而不是用15連乘10萬次,15的10萬次方這個數用天文數字都不足以形容,當然,比起葛立恆數和Tree3這種變態,還是微不足道的。
程式簡單,編得很快,高振東輸入了編譯執行指令。
程式跑了起來,相對計算機的速度來說,可以說等了很久。
看了一眼時間,高振東嘴裡“嘖”了一聲,搖了搖頭,這個結果的大致範圍他心裡有數,絕對很難看,現在只是確定一下具體數字而已。
然後高振東開始編另一個程式,這個程式編得有些艱難,主要是需要直接操作底層硬體。
運算都是一樣的,重複進行10萬次15*15。
而且高振東在程式裡,必須把通訊時間扣掉,因為這是DJS59向那塊試驗電路板通訊,控制其進行計算,然後再把資料傳回來。
運算可能會很快,但是通訊的時間可就長了,高振東的目的,是扣掉這些通訊時間,才能大致算出運算所需的總時間來。
好在這個東西,也不算複雜,高振東動作也不慢。
一個小時後,高振東編譯完成啟動了程式。
這次的時間,比DJS59計算的時間還長,高振東早有所料,很有耐心。
沒辦法,外設匯流排的通訊速度比起內部匯流排來,差太遠了。
很久過去,螢幕上跳出了一個數字,高振東看了一眼,笑了,要的就是這個。
相比使用DJS59進行計算,扣掉通訊時間之後,這個IC實驗電路板在相同頻率情況下,其速度快得離譜。
——二十五倍!
這就是高振東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