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總,這是我業餘的時候,用計算機計算的和邊條翼有關的一些東西,您有空看看。至於邊條翼,我這裡只大概說一下情況,您心裡暫時先有個概念就好。”
有概念了,就能討論了,至於具體的細節,那是進入設計工作的事情。
在這裡,高振東直接把邊條翼的相關內容說成是自己閒得蛋疼用計算機算的,這樣至少還合理一些。他作為國內計算機實際上的頭號人物,在計算機應用方面有些異於常人,這很合理吧?
要是說是試驗觀測出來的,那就是扯淡了,打死也沒人信。
邊條翼是典型的漩渦增升手段,能有效提升大迎角升力,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一種氣動設計,除了大後掠三角翼飛機之外,三代機沒用到邊條的很少。
看見肖總一臉的喜色,高振東也沒忘了提醒:“肖總,有好處就有壞處,邊條翼對飛機穩定性是有一定影響的,具體的還要看取捨。”
但是這個影響並沒有大到沒有電傳操縱和放寬靜安定度技術就絕對不能用的程度,對於肖總來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迎角升力,是絕對划算的。
這個時候,高興過後的肖總才反應過來,剛才他說什麼來著?這個東西是他自己在計算機上算出來的?真正的最強大腦啊這是。
至於他的隨行人員,更是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這人怎麼會蹲在十七機部的一個軋鋼廠,扯淡麼不是。
然後高振東又指了指資料:“這些資料,是計算出來的,還是建議先挑選一些我在上面列舉的典型例子做做風洞試驗,看看可信度有多高,再往下繼續搞。”
其實試驗花旗佬早就在二十年後做過了,這話聽著好像挺彆扭。
至於這個提醒,高振東必須這麼說,否則就不夠嚴謹。這個時候,低速風洞和跨超音速風洞我們還是有的,具備風洞試驗的條件。
有了這份材料,加上風洞多吹吹,找到一個適合5爺的邊條應該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肖總連連點頭,這是肯定的,理論計算的東西,不先做做試驗,誰也不敢往下走。
不過拋開“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不說,這裡面有很多概念性、總結性、陳述性的內容,對他的啟發也很大,原來這東西還能這麼搞?
值!先別說翼身融合,就這個邊條翼,就值回這趟京城之行的票價了,肖總心裡樂呵呵的。
想到這裡,肖總才想起來,高總工的第一個翼身融合的建議還沒說完呢,就被自己打斷了。
“高總,你的第一個考慮,我大致聽明白了,這個建議的確是對機體結構的變化很小,代價不大,那它的缺陷還有什麼?”
“第一個缺陷剛才說過了,機翼安裝的密封問題。”
“那個啊,不是什麼大問題,實在不行,打膩子,每次拆機翼維護的時候鏟了重打就是。”
肖總這話把高振東驚呆了,我艹,這辦法我還真就想不出來,我特麼光想著怎麼用技術解決問題,主意都打到高粘性高強度膠帶上去了,沒想到在肖總這裡壓根就不當回事,用工藝解決。
學會了學會了,搞應用研究,活到老學到老真是一點兒不假,隨時都有驚喜。高振東發散了一下思維,對啊,花旗佬幹得,我們幹不得?花旗佬那個F22不就是經常打膩子,而且那膩子質量還不咋樣,明顯開裂啊。
這種手段在條件不好的時候,我們常用,我們的第一架預警機,由於換裝了渦漿發動機,發動機變化導致飛機一直有一個偏轉力矩,很難解決,我們的解決辦法是操縱桿天生預先偏8度,把這個偏轉力矩先給抵消掉。
最後雖然預警機沒搞成,但是這個問題的確是被這個土辦法給解決掉了的。
“第二個缺陷嘛,這個是在原有結構上做的修修補補,翼身融合能夠增強機體剛性、減輕結構重量的好處就基本沒有了,而且增加的空間也受原有結構限制,如果要做油箱的話,佈置上可能有一些困難。”
在原有結構上修補,不重新設計主承力結構,那在設計上其實要說有多大麻煩,不論是什麼翼,也都不至於,只是好處也沒那麼全就是了。
“嗯,這倒的確是個問題,不過也還好,這裡放裝置,那其他放裝置的地方就能用來幹別的,只是調整會帶來一些工作量,如果好處足夠的話,例如升阻比的提升、阻力下降、容積的提高都到一定程度,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就是不知道這個好處怎麼估計。”
肖總沉吟道,總的來說,他覺得這種辦法雖然簡單,但是也不是沒搞頭,就是不知道怎麼估計帶來的好處。
聽他這麼說起,高振東拿出了另外一疊紙:“這是我閒來無事,自己算的有關翼身融合的一些東西,肖總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