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東能不熱情嘛,作為前世的資深軍迷,懂的都懂啊。
待終於坐定,高振東樂呵呵的引起了話題:“肖總,上次那個16mm和8mm鋼纜的事情解決了吧?”
此話一出,幾個人都傻了。
高振東是真的傻了,誒喲我艹,嘴瓢了,這事兒可不該提啊,這麼聊天很容易聊死的。
肖總傻的原因,則是知道為什麼一路上總覺得這單位和人有些印象了,原來上次廠裡同志哀嚎丟臉丟到京城了,那位專家就是眼前這位年輕人!
這人好像也不那麼好!肖總同事心想。
幾人略帶尷尬的一陣“呵呵”,肖總笑道:“解決了解決了,那個事情,太謝謝高總了。”
至於為什麼謝,說不出口,實在是有點誇張,含糊一下過去吧。
高振東也沒好意思在這個事情上打轉,他也覺得那個事情實在不值得自豪,主要是問題有點太過無厘頭了,除了滑稽,毫無成就感。
其實把機炮放在進氣口前方那事情,比起這個也沒好太多。
“哪裡哪裡,不說這個。肖總,今天您來找我,是為了什麼事情?”猜到可能是因為攻5,但是不一定能確定,畢竟為了材料找到自己也是有可能的,自己在外的名聲,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這個。
“是這樣,前幾天,我們收到了防工委轉發的一封郵件,裡面的建議給了我們很多的指導和啟發,但是有的東西有點簡略,我們不太明白,所以就冒昧過來拜訪你,請你指教指教。”
這話高振東可不敢當啊:“肖總您這就太客氣了,這我可當不起。有什麼需要我進一步說明的,您儘管說。”
“主要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有一個使用上的問題。”聽起來問題不多。
“嗯,您請說。”
“就是你在信中提到的翼身融合這個技術。”
高振東有點懵,這東西看字面意思就知道啊。
這就是他先入為主了,他對翼身融合有比較系統的理解,所以覺得一看就懂。
但是很多時候只看字面意思,或者只是聽到發音,還真理解不了,多音字、多義字可太多了。
“翼身融合啊,是這麼回事……”
看來肖總非常嚴謹,高振東心下佩服,把翼身融合的概念、優缺點都給介紹了一遍。
聽完高振東的話,肖總點頭沉吟,原來是這麼回事,然後他就在腦袋裡開始粗略的估計和計算。
越想越覺得有意思,這東西是真的好。
容積,阻力,升阻比,都有好處,不過對於機體剛度帶來有利影響這一點,動靜會有些大,設計得當的確能減少機體重量,但是麻煩就出在這個設計上了。
來都來了,肖總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高總工,那對於如何在攻5上具體實現這個翼身融合,你有沒有考慮?”
高振東還真想過:“我看過攻5的主體結構設計圖,倒是的確有一些考慮,但不成熟。”
“哪裡哪裡,我們對這個完全沒有接觸,還是希望能聽到你的意見。”
“那我就隨便說說了,我有三種考慮。”
三種考慮?你這叫不成熟?
帶著“挖到寶了”和“你在胡說什麼”兩種心情,肖總和隨行人員開啟了筆記本。
“第一種比較簡單,在機體的主承力框上,機翼上下或者上方的位置增加曲線填角構件,用這個曲線填角構件支撐翼身融合曲面。同時在機翼前方增加邊條翼,改善氣動效能的同時,也能增加翼身融合的過渡和長度,在機翼後方,原有的根部平直填角改為弧形過渡,可進一步加長融合部分的長度。”
加長融合部分的長度,帶來的容積的增加可不只是線性關係,而是三次方的增加。
高振東畫完,補充道:“這個方案相對來說對機體主承力結構改動最小,比較容易實現,當然壞處也有,比如機翼拆裝的維護口就得考慮好了,而且機翼是類似插進一個槽或者半邊槽裡,對於機翼翼面和這個槽之間的密封會帶來新的問題需要處理。”
看著高振東在紙上畫的示意圖,肖總的疑問反而多了起來,這邊條翼是啥?改善的是什麼氣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