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老何也是牛人來著,都說著了。
溫度會影響整個坦克一系列的狀態,乃至環境條件,而且溫度的監測位置,可以不止一個。
氣壓能推出空氣密度、氧氣含氧量等等相關引數,能影響到炮彈彈道等,也是重要的輔助引數之一。
甚至這些都不止是火控需要的,而是整個坦克執行所需要的。
之所以何總一開始沒想這些,主要是因為就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在沒有火控計算機之前,這些東西採集過來也沒用,炮長算不過來的,還不如不算,否則射速會極為難看。
現在能有計算機自動解算感測器資料了,那能玩兒的花活可就多了,慢慢的他也開始想起曾經希望但卻不可得的那些東西。
開了竅的何總,這次都不用高振東說,他自己就說完了:“溫度可以用你搞的K型熱電偶,氣壓嘛,膜盒氣壓計就行。”
膜盒氣壓計放在這裡還真是合適的,因為坦克對於氣壓,或者說海拔的敏感程度,是遠遠低於在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的,對於坦克的系統來說,海拔差個百把兩百米都無所謂,但是反艦導彈就可能竄海里去了。
說到這裡,他一陣牙酸:“嘶~~~~~這麼多引數,瞄準的時候可怎麼算啊。”
高振東點點頭:“這就是我要給你留兩臺DJS60D的原因,一臺你用來搞武器數字穩定系統,一臺你用來搞火控系統,如果最終兩套能合到一起當然好,但是如果運算能力不夠,那就上兩臺!”
武器穩定的各項引數,也是隨時都要採集,隨時都在變化,隨時都要計算,隨時進行輸出的,垂直的、水平的、電機的、座圈的、絲槓的一個都不能少。
每多一個引數,複雜程度可不止是運算量加1倍那麼簡單。
而且這個過程是不能停的,控制演算法是一直在跑。
所以再加上火控系統,DJS60D的算力,在這裡可能就真不夠了。
火控系統也不輕鬆,自身的行進速度、方向、炮的指向、目標距離、目標運動狀態、橫風、溫度、氣壓.總不能在進行火控的時候,把雙穩給掛起來吧,那就開玩笑了。
就算不實現動對動,也輕鬆不到哪裡去。
聽了高振東的話,老何樂了:“還是伱考慮周全,我就真沒想到,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啊,高副總,這個二代坦克真要按你說的這些搞出來,別的我不敢說,就火力這一塊,我是敢拍胸脯的。”
高振東心想,別說你敢拍了,我也敢啊。
這火力,這火控,那防禦,再加上我還在搗鼓的熱像儀,別說十年內了,二十年內碰上新坦克,都能有對抗的能力,至於現在的坦克,那就不用說了。
這些都是子項,至於火控系統的結構,是用光點注入、上反穩像還是下反穩像,高振東還沒想好,這個要等二代坦克正式開始的時候,根據其他專業的情況,結合著來定,比如光學。
這裡面哪怕是光點注入,對比現有火控系統,那都是跨越式的飛躍,現在的就沒有火控這東西,說是個瞄準鏡算是比較中肯的評價了。
想到這裡,高振東道:“如你所說,我們的硬指標是沒問題的,不過我希望至少這個階段,我們從系統層面解決火控系統‘動對靜’的問題,而不是靠車組的技能來實現‘動對靜’能力。”
這個‘對’字之前,是指自己的坦克的運動狀態,之後,就是指的打擊目標了。
對於現階段高振東的資源來說,實現“對動”比“對靜”要困難。
動對靜、靜對靜,目標都是不動的,這讓火控該系統可以跳過目標識別和鎖定,而是透過自身運動狀態解算與目標的空間關係,從而跳過目標識別,直接鎖定目標。
而但凡要對動,就涉及到目標識別和自動跟蹤的問題了,現在高振東手上的技術,只能透過輸入或者獲得目標速度,進行解算,從而鎖定運動目標。
這實際上不是對目標實體的自動鎖定,而是計算目標可能出現的位置,直接瞄準目標可能的運動軌跡。
如果目標運動速度發生較大變化,就脫鎖了。或者說,從來就沒鎖定過,也不算脫鎖,只是預判失敗。
老何想了想:“我覺得有戲,有了這些引數的輸入,結合坦克操控系統和武器穩定系統的輸入,對靜態敵人的打擊命中率,我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就這麼與老何他們討論到了下班,高振東安排他們在小食堂吃了頓飯,算是接風洗塵。
他們就在第三軋鋼廠的招待所先住下了,一副不得單板,絕不收兵的樣子。
高振東給了他們兩份東西,一份是DJS60D的材料,一份是鐳射原理與特性的學習材料,讓他們先看看,有不懂的再來問自己,特別是鐳射相關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是全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