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跑不上去,有問題,沒有供電或者供電不完全,電流跑得太高,得,有短路,電流忽上忽下,其波動與預期不符,那就可能是啟動流程卡死或者進入了迴圈。這裡面最煩的,反而是最後一種,忒難查了。
電壓也類似,一旦暴跌,那就意味著麻煩大了。
暫時化身汪星人的高振東聞了一會兒,沒聞見那種特殊的糊味,電流也挺正常,變化符合預期。
高振東拳掌相擊:“哈哈,成了。”
結合他前面的除錯過程和結果,這意味著單板機的硬體和對外介面,都沒有問題了。
甚至還有個預期之外的好訊息,單板機的工作頻率,要比DJS59高20%!
原因倒也並不離奇,積體電路帶來更好的器件一致性、更少的外圍元件、更簡化的電路,還有製造工藝進步帶來的可靠性提升,這些都讓單板機在工作可靠性上比DJS59更勝一籌。
接下來,就是軟體的問題了。
要說軟體,首當其衝當然是BIOS,沒有這玩意,其他的軟體實現起來就很困難。
好在手上已經有一臺DJS59了,寫起BIOS來,比前面做DJS59的時候,可方便多了,能直接在DJS59上編寫和除錯,然後再將編譯結果寫入單板機儲存器中。
對於單板機來說,還有個好處是,它的基本架構其實和DJS59是一致的,最大的不同在於暫存器數量和定址範圍上,至於ALU、指令譯碼、資料位寬、外設介面、指令集等等,兩者都是一樣的。
因此DJS59的BIOS只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改,就能直接用到單板機上,這個工作量並不大。
這個修改工作,高振東已經完成了,現在他就是要進行驗證。
高振東關閉單板機,將磁芯儲存器連線到DJS59上,然後開啟了DJS59,開始寫入單板機BIOS。
看起來是有點麻煩,不過這年頭可不支援熱插拔,非要這麼幹的話,就很容易從熱插拔(IT)變為熱插拔(物理)。
一系列略顯繁瑣的操作過後,高振東將磁芯儲存器重新接到了單板機上,啟動了單板機。
“嘀”的聲音響起,高振東心頭一鬆。
至少,系統已經進入自檢了。
高振東緊盯著螢幕,在他有些焦急的等待中,又是“嘀嘀嘀嘀”的幾聲響過,XS59上跳出了一行字。
“DJS60D,BIOS Jiu Xu”
一個游標在這行字的下方跳動著。
“搞定!”高振東一激動,連前世的口頭禪都說出來了。
他已經給單板機起了個名字,DJS,承襲自DJS59,這是雷打不動的,60,意思是1960年,至於D,代表的是“單板機”的“單”字兒。
這種方法,也算是高振東前世的軍迷鋼印了,QBZ、QSZ都是這麼來的。
“JiuXu”就簡單了,“就緒”,這東西和C語言等希望在國內外都推廣的不同,自己人用嘛,漢語拼音就行,要不是BIOS裡沒法整漢字字型檔,高振東就把它換成“就緒”了。
高振東關閉了單板機,重新回到DJS59上,接下來,他要把DJS59的迴圈值守環境移植到單板機上。
這個工作繁瑣,但是並不困難。
絕大部分工作,是修改DJS59迴圈值守環境的C語言工程的標頭檔案,將裡面預定義的暫存器數量、名稱、定址寬度等引數,改為和單板機一致,同時把程式裡面一些超限的東西改掉就行。
高振東只准備改迴圈值守環境這一個東西,最多再配一個透過計算圓周率來測試計算機算力的小程式,其他的就不改了。
至於其他配套程式怎麼解決,那簡單,搖人,招呼一聲,運算所那幫同志直接嗷嗷叫著就衝上來了。
這個工作的量不是很大,估計五一節後,也就完成了,不就是勞動節獻禮嘛,我也整一個。
就算趕不上五一節,那整成兒童節獻禮總可以了吧,大不了再把貪吃蛇或者俄羅斯方塊給移植上去,作為給小朋友們的節日禮物,完美,計劃通!
關於這個事情,後世一篇研究國產電子遊戲史的文章《國產遊戲史話》裡是這麼寫的。
“第一個國產電子遊戲,是我國資訊科技的奠基人高振東先生於1959年所作的自娛之作“貪吃蛇”,該遊戲曾經風靡於我國第一代資訊科技人員之中。但公眾看到的第一款國產電子遊戲,卻是1960年高振東先生為了給小朋友們慶祝節日,特意在第一臺國產個人計算機上編制的‘疊磚塊’,它後來有了一個在全世界更加耳熟能詳的名字——‘華夏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