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灰色系統,顧名思義,處於兩者中間,部分資訊已知,部分資訊未知,主要研究物件就是“小樣本、貧資訊”的不確定性系統。
高振東見大家都一副“我看你怎麼吹牛筆”的表情,只好先把灰色系統理論先介紹了一下。
高振東花了十多分鐘,大概介紹了一下灰色系統理論,最後總結道:“這種方法好處是樣本量小、對樣本規律性分佈要求不高、計算工作量小、定性和定量分析結果一致、可用於近中長期預測,而且預測精度還比較高。”
不過這個理論實在是太過超前,對現在的所有人來說都極為抽象,只有極少數人算是聽懂了一點兒。
“高主任,你的意思是能憑空預測出結果來?”
高振東搖搖頭:“不是憑空,還是需要資料支撐的,但是對資料的要求比較低。而且對於評估物件和評估型別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其預測方法也是有限的。”
聽見他實事求是的話,大家反而放心一點了,就怕他來個能無中生有,那就真是聽鬼故事了。
高振東又簡單介紹了灰色系統理論的五種預測方法,然後道:“向總他們這個問題,由於材料的腐蝕劣化速度穩定性的原因,恰好屬於其中最簡單、最常用的‘數列預測’的範疇,可以直接建立GM(1,1)預測模型進行預測。”
簡單?高主任你是在重新定義“簡單”麼?絕大部分人在心裡暗暗吐槽高振東。
實際上在日後,灰色系統理論廣泛用於軍工裝備的評估評價中,這也是高振東敢放心大膽的拿出來用的原因,至於他為什麼知道,因為在導師的要求下,他查了不少論文唄。
見大家都還在半懂不懂狀態,高振東干脆走向黑板,拿著粉筆,用向總報告中的資料,列起了GM(1,1)模型的偏微分方程,開始當場計算。
一邊算,還一邊對向總道:“向總,我相信你們在這次會議的報告定稿之後,應該還有一些後續監測的資料吧?”
大家一聽,知道他要做什麼了,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直接拿結果出來比對比對,對得上,那就說明這個方法是有一定的基礎的。
大家要的不是100%,而是要有一定的理論和證據支撐,將事情的置信度推到一定的限度即可,什麼事情都要百分百的把握,那也就不用做事了。
而高振東這個辦法,也是一種很好的佐證。
至於高振東和向總他們所在底下合謀串通這種事情,大家想都沒想過,不至於,他們都是各自系統內有頭有臉的人物,犯不上。
雖然時間比較緊,但是好在這個方法本身計算量就不大,向總他們的資料量也不大,加上高振東強化腦袋忒好使,所以算起來速度也還不慢。
一個會議室的人,就這麼看著高振東當場在黑板上筆走龍蛇,奮筆疾書。
一個一個的資料在黑板上羅列而出,最後,高振東根據預測資料,在黑板上擬合了一條曲線出來。
畫完最後曲線的最後一筆,在座標系上添上單位,高振東把粉筆一扔,轉頭對應化所的領導道:“領導,你們可以請向總拿他們的後續監測資料和這個曲線做比對,應該相去不遠。”
然後頭也不回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動作行雲流水,無比自信。
真男人,從不回頭看黑板。
高振東之所以有這個信心,實在是因為向總他們這個事情相對比較簡單,而且最核心的元素腐蝕速率,是線性的。這麼好的條件,利用日後已經得到驗證和廣泛應用的理論,這都整不出個漂亮結果來,高振東還真就不信了。
看著高振東自信灑脫的動作,大家還沒驗證都已經差點相信他的話了,主要是這貨實在是裝得太圓潤了。
高振東這一點,是來自前世導師的教導,導師原話是:“你在做答辯和彙報的時候,一旦上場,就不要再去擔心報告或者論文的質量問題,因為已經改不了了。你要拿出氣勢來,就是那種錯了都認為自己對的氣勢,大大方方,非常自信的做報告,不要畏畏縮縮吞吞吐吐的。這樣別人對伱的印象會更好一些,透過的機率也更大一些。”
託導師的福,高振東前世還沒學會怎麼把報告質量提高,卻先學會了做報告的時候怎麼裝筆了。
不過他裝得再圓潤,驗證還是要驗證的。
向總拿出後續監測資料,這些資料雖然因為時間問題沒有寫進彙報材料中,但是作為補充材料他還是帶過來的,想著沒準兒有用,結果這就用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