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人都對高振東誠心道謝,其他人雖然羨慕,也知道這種事情也就過年能見著,對高振東除了佩服,也沒什麼別的想法。
易中海也沒有自己的風頭被高振東壓住了的想法,說得庸俗一點,院子裡發生的壞事,他是有領導責任的,同樣,發生的好事,他也有領導功勞。
和前兩次的全院大會不同,這一次不說是皆大歡喜吧,至少也可以說是圓滿成功。
除了閆埠貴有點受傷之外。
第二天,高振東趕去了運算所。
運算所禮堂,會議還沒開始,一條橫幅高高掛起:“祝賀第一套電子計算機漢字程式成功執行!”
高振東放眼一看,主席臺上十二機部領導、厲所長、池總工都在,兩名記者正在採訪他們。
看見高振東過來,十二機部領導眼睛一亮,連忙招呼:“振東同志,快來快來。”
高振東走過去,十二機部領導向記者介紹道:“這就是我們的漢字程式的科研帶頭人,十七機部的高振東副處長。”
說高主任,高振東同志,都有點不太好直觀體現,高振東的牛筆,乾脆介紹是副處長。
記者對於十七機部和十二機部之間的區別還是有些瞭解的,對於這個十二機部的大喜事為什麼是十七機部的人帶頭,感到非常詫異。
這種事情,就算在十二機部內部,只要不是運算所的人搞出來的,就已經是很意外了,然而這位高副處長甚至不是十二機部的人,十七機部,不是打鐵的麼?
甚至這位高副處長還是如此年輕,這可不是剛建國的時候,從戰爭中走出來的年輕領導幹部比比皆是。
這個時候,已經十年了,二十出頭的副處長可不多見了,哪怕是在企業裡面,那個年代造就的年輕幹部,要麼升上去了,要麼已經老上來了。
記者舉起相機就要拍照,這麼年輕有為,氣宇軒昂的科技工作者,完成了如此重要的科研任務,這不是最好的宣傳材料嗎,那不得大寫特寫一番?
可是剛舉起的相機卻被十二機部領導伸手擋住了:“呵呵,振東同志不能拍,不過這個專案,名字可以寫。”
這個由十二機部領導親自做出的舉動,讓兩位記者都驚呆了。
作為長期在宣傳戰線工作的同志,也出入過一些相關單位,他們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了。
這位高副處長,除了這個成果,一定還有更多更神秘的成果,甚至到了十二機部的領導都要隨時注意的程度。
至於這個專案名字可以寫,實際上是因為這個東西意義重大,但是卻是很不敏感的那種,也能為高振東打打掩護。
畢竟寫軟體這個事情已經足夠讓人頭禿了,敵人是很難把一個寫軟體的領頭人,同時和坦克、飛機、導彈、材料的領頭人聯絡到一起的。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高振東自己都有點發愣,我說為啥每次我的成果上報紙,都看不到我的名字呢,甚至因為我,所有人的名字都看不見,原來原因在這裡啊。
每次他的成果上報紙,當天的報紙都被婁曉娥很認真的收藏了起來,這也是和高振東出書之後,會簽名寫上序號送給婁曉娥一樣,成了他們兩之間的小秘密。
不過這難不倒兩位記者,反正十二機部這個春節獻禮,是搞成功了的。
拍不了帶頭人,那我拍同行者總行了吧,同行者拍不了,那我拍成果總好了吧。
隨著會議的開始,十二機部領導在主席臺上發言,他盛讚了漢字編輯程式的重大意義,為計算機工作者們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不辭辛勞,努力工作,在1960年的開頭,就填補了這個國內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全國人民獻上了一份科技大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