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使用方代表站起身,對著高振東方向。
“立正~~~~敬禮!”
他們是戰後這幾年才成長起來的技術性軍人,對於參與了那場立國之戰的先輩,無不心生敬意。
高振東鄭重還禮。
4DL的這方面的相關人員滿面通紅,他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基礎,的確不太紮實。
這也不全怪他們,新生的國家,新生的體系,很多相關人員都是初出茅廬毫無任何經驗,為了最大限度的增強科研力量,還有在校學生的,他們已經盡最大努力去做事了。
這種情況那時候很常見,比如研製兩棲坦克時,院校負責設計的同志,上來就要搞“三液”傳動和行動機構,最後被其他人撅回去了,原因是:“不顧現實,好高騖遠。”
好心是好心,可是有點偏。
不過對他們來說,這些理由都沒用,有問題就是有問題,基礎不紮實就是不紮實。
一位在4DL的這些方面承擔主要工作的年輕設計師,站起身來,自我檢討:“高主任,對不起,您說的地方,的確是我們的懶惰。我們只想著方便的滿足設計要求,卻忘記了從實戰出發的根本。”
高振東緩和了一下神情:“同志,設計不能脫離實際,我知道,在有限的條件下,我們需要妥協一些指標,可是妥協也是一門技術,還是要把握好最根本的取捨原則。”
“在我看來,我們的裝甲輸送車在實戰中不一定只是承擔它名字裡的運輸任務,把步兵運到戰場放下來就算了。而是在我們的裝甲力量突擊的時候,它甚至有可能隨著坦克的鐵甲洪流一同突進,為裝甲力量提供反步兵掩護。”
這話聽得防工委的領導眼前一亮,要知道,他也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在炮火和鮮血中戰鬥過。他感覺好像有點什麼東西想從腦袋裡面冒出來,又一時之間抓不住。
而使用方代表則是一臉的舒暢,高振東剛才說的有些東西,他們也不是沒提過,但是都被“理論論證”、“滿足指標”、“討論決定”給擋回來了。
這回防工委的領導找來這麼一尊大佛,理論也有,實戰也懂,能力也高,位置還不低,可算是把他們想說的話給紮紮實實給灌到設計方腦袋裡了。
防工委的領導見效果很好,目的也達到,笑著開口道:“振東主任不愧是從炮火中走出來的科技工作者,嚴肅、客觀、務實、實戰為先。既然情況都說清楚了,參與4DL設計的同志們,一定要把剛才振東同志的意見通盤、完整的加以考慮,讓戰士們能用上更貼近實戰的、更好的裝甲車。”
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關於高振東同志的情況,大家瞭解就好,就不要外傳了。”
在場人員悚然一驚,這位高主任,看來背後還有不少東西啊。
在場的人都是懂保密條例的,不至於會有什麼問題,至於徹底把高振東保密起來?那不可能,要參加工作,就做不到這個,不過把傳播限制在一定範圍裡還是沒問題。
高振東也很滿意參加了今天的會議,他已經透過努力,把我們防護和火力都一般的瘦坦克升級成了肥坦克。
今天這個會議,至少可以讓我們的裝甲輸送車直接升個一星嘛,而不是要等多年後的改進。
戰鬥的時候肥坦克掐住敵人的頭左右搖擺,一星裝甲車在後面飄著打步兵,豈不美哉。
防工委的領導也很滿意,有類似的會議,可以請高振東同志多多參加嘛。
有些搞研究的還真不好對付,輕了沒用,重了不行,純理論吧,又搞不過他們,就得上高振東這種文武雙全又理論聯絡實際的。
散了會,高振東的通訊錄上又多了好大一堆人,這回不止xxxxx信箱了,還有xxxxx部隊。
xxxxx部隊,就是為了掩蓋部隊的實際番號,用來對外交流時的部隊名稱。
某地的人要是聽說xx軍xx師xx團xx連,那有心人一下就知道,啊,原來是某甲類軍的重灌裝甲師來這裡了。可要是隻聽見xxxxx部隊,那多半人都是懵圈的。
散了會,已經是下午了。
提前給國產裝甲輸送車升了級的高振東,心滿意足的騎車回了四合院。
——
這個星期五,就是1960年的元旦了,從1950年開始,就已經規定元旦放假了。
廠裡已經出了調整通知,行政班的同志,週五、週六放假,週日上班,值班人員值班安排做相應調整。
高振東的技術處研究室算是上的行政班,這算是他參加工作以來,一次另類的“雙休”,這個假他是一定要休的,算是體驗一下前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