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尉卿劉遵古役人安再榮告前袁王府長史武昭謀害宰相李逢吉,詔三司鞫之。壬
午,昭義節度使劉悟卒。癸未夜,太白犯南斗。丙戌夜,月犯右執法。丁酉,華
州暴水傷稼。徐州王智興奏,大將武華等四百人謀亂,並伏誅。十月庚子朔,河
南尹王起奏,盜銷錢為佛像者,請以盜鑄錢論。丁巳,振武節度使張惟清以東受
降城濱河,歲久雉堞壞,乃移置於綏遠烽南,及是功成。己未,以崖州安置人嗣
郢王佐為潁王府長史,分司東都,仍賜金紫。壬戌夜,太白近哭星。甲子,三司
鞫武昭獄得實,武昭及弟匯、役人張少騰宜付京兆府決,河陽節度掌書記李仲言
配流象州,匯流崖州,太學博士李涉流康州,皆坐武昭事也。
十一月庚午朔。辛未,以御史中丞王璠為工部侍郎,以諫議大夫獨孤朗為御
史中丞。癸酉,鎮星近東井。癸未,以殿中少監嚴公素為容管經略使。是夜,月
犯東井。庚寅,車駕幸溫湯,即日還宮。壬辰,以刑部侍郎劉棲楚為京兆尹。丙
申,詔封皇子普為晉王。丁酉,吏部侍郎韋顗卒。十二月己亥朔。辛丑,以晉王
普為昭義軍節度副大使;以劉悟子將作監主簿從諫起復雲麾將軍、守金吾衛大將
軍同正、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昭義節度留後。戊申夜,月犯畢。其
夜,北方有霧起,須臾遍天,霧上有赤氣,久而方散。甲子,以左僕射李絳為太
子少師,分司東都。戊辰,敕:“農功所切,實在耕牛,疲氓多乏,須議給賜。
委度支往河東、振武、靈、夏等州市耕牛一萬頭,分給畿內貧下百姓。”是歲,
淮南、浙西、宣、襄、鄂、潭、湖南等州旱災傷稼。
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庚午,貶殿中侍御史王源植為昭州司馬。時源植街行,
為教坊樂伎所侮,導從呵之,遂成紛竟。京兆尹劉棲楚決責樂伎,御史中丞獨孤
朗論之太切,上怒,遂貶源植。辛未,湖南觀察使沈傳師奏:奉詔校尋葉靖能、
羅光遠文案,檢尋不獲。癸酉,右贊善大夫李光現與品官李重實爭忿,以笏擊重
實流血。上以宗屬,罰兩月俸料。甲戌,以諸軍丁夫二萬入內穿池修殿。辛巳,
興元節度使裴度奏修斜谷路及館驛皆畢功。壬辰,裴度來朝。甲午,以衛尉卿劉
遵古為湖南觀察使,以國子祭酒衛中行為福建觀察使。丙申,鹽鐵使王播奏:
“揚州城內,舊漕河水淺,舟船澀滯,輸不及期程。今從閶門外古七里港開河,
向東屈曲,取禪智寺橋,東通舊官河,計長一十九里。其功役所費,當使自方圓
支遣。”從之。二月己亥朔。辛丑,容管經略使嚴公素奏:“當州普寧等七縣,
請同廣、昭、桂、賀四州例北選。”從之。丙午夜,月犯畢。丁未,以山南西道
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守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上柱國、
晉國公裴度守司空、同平章事,復知政事。丁巳寒食節,三殿宴群臣,自戊午至
庚申方止。丙寅,正冊司空裴度。丁卯,以禮部尚書王涯檢校左僕射,為山南西
道節度使。
三月戊辰朔,命興唐觀道士孫准入翰林待詔。辛未,江西觀察使殷侑請於洪
州寶曆寺置僧尼戒壇,敕殷侑故違制令,擅置戒壇,罰一季俸料。甲戌,賜宰臣
百僚上巳宴於曲江亭。乙亥,右散騎常侍李翱卒。戊寅,幸魚藻宮觀競渡。辛巳,
以同州刺史蕭俯為太子少保分司。壬午,以工部尚書裴武為同州刺史。癸未,嶺
南節度使崔植奏:“廣、湖、封、雷、潘、辯等七州戍軍。除折衝別將外,並請
停。”從之。丙戌,昆明夷遣使朝貢。丁亥,敕冊才人郭氏為貴妃。丙申,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