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亭子,有異瑤臺、瓊室。”上怒,優容之。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
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乙卯,罷理匭使。以諫議大
夫李渤知匭,奏請置胥吏、添課料故也。戊午,加朱融檢校司空。詔浙西織造可
幅盤絛繚綾一千匹。觀察使李德裕上表論諫,不奉詔,乃罷之。己巳,以兵部侍
郎王起為河南尹。甲子,吐蕃遣使求《五臺山圖》。己巳,浙西、淮南各進宣索
銀妝奩三具。
冬十月丙子朔,宗正寺選尚書縣主<王胥>和元亮等二十五人,各賜錢三十萬,
令備吉禮。辛巳,以吏部侍郎崔從為太常卿。庚子,嶺南節度使鄭權卒。辛丑,
吐蕃貢犛牛,鑄成銀犀牛、羊、鹿各一。壬寅,以鄂嶽觀察使、檢校兵部尚書
崔植檢校吏部尚書,兼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觀察經略使。以戶部侍
郎韋顗為御史中丞,兼戶部侍郎;以御史中丞鄭覃權權工部侍郎;以刑部侍郎韋
弘景為吏部侍郎;以權權禮部郎李宗閔權權兵部侍郎;以工部侍郎於敖為刑部侍
郎。
十一月丙午朔。戊申,安南都護李元喜奏:黃家賊與環王國合勢陷陸州,殺
刺史葛維。蘇、常、湖、嶽、吉、潭、郴等七州水傷稼。庚申,葬穆宗於光陵。
十二月乙亥朔。癸未,回紇、吐蕃、奚、契丹遣使朝貢。襄州柳公綽、滄州李全
略、晉州李寰、滑州高承簡併自尚書加檢校右僕射。以前起居舍人劉棲楚為諫議
大夫。淮南節度使王播厚賂貴要,求領鹽鐵使,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
孔敏行柳公權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主薛廷老等伏延英抗疏論之。
戊子夜,月掩東井。庚寅,加天平軍節度使烏重胤同平章事。乙未,徐泗王智興
請置僧尼戒壇,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奏狀論其奸幸。時自憲宗朝有敕禁私度戒壇,
智興冒禁陳請,蓋緣久不興置,由是天下沙門奔走如不及。智興邀其厚利,由是
致富,時議醜之。丁酉,宰相牛僧孺進封奇章郡公,李程彭原郡公,竇易直晉陽
郡公,並食邑三千戶。吏部侍郎韓愈卒。
寶曆元年春正月乙巳朔。辛亥,觀祀昊天上帝於南郊。禮畢,御丹鳳樓,大
赦,改元寶曆元年。先是,雩縣令崔發坐誤辱中官下獄,是日,與諸囚陳於金雞
竿下俟釋放。忽有內官五十餘人,環發而毆之,發破面折齒,臺吏以度蔽之,方
免。有詔復繫於臺中,宰相救之,方釋。宰相牛僧孺累表乞解機務,帝許以郊禮
後。乙卯,以僧孺檢校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鄂州刺史,充武昌軍節度、鄂嶽觀
察使。淮南節度使王播兼諸道鹽鐵轉運使。於鄂州特置武昌軍額,寵僧孺也。壬
申,以給事中李渤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桂管防禦觀察使。李德裕獻《丹扆
箴》六首,上深嘉之,命學士韋處厚優其答詔。辛卯,以前禮部郎中李翱為廬州
刺史,以求知制誥,面數宰相李逢吉過故也。辛丑,江西觀察使薛放卒。癸卯,
以職方郎中、知制誥王璠為御史中丞。
三月乙巳朔,以兵部尚書郭釗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壬子,宴群臣
於三殿。戊辰夜,有流星長三丈,出紫微,入濁滅。辛未,以前桂管觀察使殷侑
為江西觀察使。上御宣政殿試製舉人二百九十一人,以中書舍人鄭涵、吏部郎中
崔琯、兵部郎中李虞仲並充考制策官。
夏四月甲戌朔,宰相涼國公李逢吉進封鄭國公。以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