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祭廟,自是大祭祀,何故取上“凡”相王之禮,以混下“凡”王后祭宗廟之文?
此是本經科段明白。
又按《周禮》:“外宗掌宗廟之祭祀,佐王后薦玉豆。凡後之獻,亦如之。
王后有故不預,則宗伯攝而薦豆籩。”外宗無佐祭天地之禮。但天地尚質,宗廟
尚文。玉豆,宗廟之器,初非祭天所設。請問欽明,若王后助祭天地,在《周禮》
使何人贊佐?若宗伯攝後薦豆祭天,又合何人贊佐?並請明徵禮文,即知攝薦是
宗廟之禮明矣。
按《周禮·司服》雲:“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則袞冕。”
內司服,“掌王后祭服”,無王后祭天之服。按《三禮義宗》明王后六服,謂禕
衣、搖翟、闕翟、鞠衣、展衣、褖衣。“禕衣從王祭先王則服之,搖翟祭先公
及饗諸侯則服之,鞠衣以採桑則服之,展衣以禮見王及見賓客則服之,褖衣燕
居服之。”王后無助祭於天地之服,但自先王已下。又《三禮義宗》明後夫人之
服雲:“後不助祭天地五嶽,故無助天地四望之服。”按此,則王后無祭天之服,
明矣。《三禮義宗》明王后五輅,謂重翟、厭翟、安車、翟車、輦車也。“重翟
者,後從王祭先王、先公所乘也;厭翟者,後從王饗諸侯所乘也;安車者,後宮
中朝夕見於王所乘也;翟車者,後求桑所乘也;輦車者,後遊宴所乘也。”按此,
則王后無祭天之車明矣。
又《禮記·郊特牲·義贊》雲:“祭天無稞。鄭玄注云:‘唯人道宗廟有稞。
天地大神,至尊不稞。’圓丘之祭,與宗廟不同。朝踐,王酌泛齊以獻,是一獻。
後無祭天之事,大宗伯次酌醴齊以獻,是為二獻。”按此,則祭圓丘,大宗伯次
王為獻,非攝王后之事。欽明等所執王后有故不預,則宗伯攝薦豆籩,更明攝王
後宗廟之薦,非攝天地之祀明矣。
欽明建議引《禮記·祭統》曰:“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按此,是王與
後祭宗廟之禮,非關祀天地之義。按漢、魏、晉、宋、後魏、齊、梁、周、陳、
隋等歷代史籍,興王令主,郊天祀地,代有其禮,史不闕書,並不見往代皇后助
祭之事。又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皇帝南郊祀天,無皇后助祭處。高宗天皇
大帝永徽二年十一月辛西親有事於南郊,又總章元年十二月丁卯親拜南郊,亦並
無皇后助祭處。又按《大唐禮》,亦無皇后南郊助祭之禮。
欽緒等幸忝禮官,親承聖問,竭盡聞見,不敢依隨。伏以主上稽古,志遵舊
典,所議助祭,實無明文。
時尚書左僕射韋巨源又希旨,協同欽明之議。上納其言,竟以後為亞獻,仍
補大臣李嶠等女為齊娘,以執籩豆。及禮畢,特詔齊娘有夫婿者,鹹為改官。
景雲初,侍御史倪若水劾奏欽明及郭山惲曰:“欽明等本自腐儒,素無操行,
崇班列爵,實為叨忝。而涓塵莫效,諂佞為能。遂使曲臺之禮,圜丘之制,百王
故事,一朝墜失。所謂亂常改作,希旨病君,人之不才,遂至於此。今聖明馭歷,
賢良入用,惟茲小人,猶在朝列。臣請並從黜放,以肅周行。”於是左授欽明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