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9日,週日。
忙慣了的寧衛民並不想白白浪費時間,待在家休息。
這天他約好了古建隊的人去東四四條五號院看房,要人家幫忙再測算一下這個院子工程造價和所需工期。
沒想到正趕上了翟家在搬家。
寧衛民開著汽車離大老遠,就看見五號院門口停著輛130卡車,好幾個陌生人進進出出,在搬著傢俱往車上倒騰。
這年頭還沒有專業的搬家公司,不消說,應該都是翟家找來幫忙的人。
等到寧衛民和古建隊的人再一進院。
果然看見翟老頭的兒子、兒媳婦們,一個個正忙著收拾剩下的那點散碎東西呢。
他們把要帶走的,還在往紙箱裡裝,那都是從商業單位弄回來的包裝箱。
有“塔牌”肥皂,有“白貓”洗衣粉,有“大白兔”牛奶糖,有“船牌”膠水……
翟家的人這時候已經跟寧衛民變得很熟絡了,在門外面的翟家大兒子和他老婆,見寧衛民進院都跟他親切的打招呼。
在他們的眼裡,寧衛民不亞於天上的神仙,是專門給他們送財送福的貴人。
然而蹊蹺的是,翟大爺看見他這個從此每月都給自己發錢的金主,卻並不是很高興。
只是敷衍的點點頭,居然沒說一客氣話,就扭身進屋了。
就好像寧衛民怎麼開罪了他似的。
寧衛民一頭霧水,正納悶呢,屋裡面隨後傳出來的談話聲,讓他明白了怎麼回事。
“爸,還真虧得搬家,才知道咱家藏著這麼多垃圾呢。您瞧您,怎麼什麼都留啊!連個空餅乾盒子都捨不得丟!吃完了醬豆腐,把瓶子刷乾淨了也塞床底下!這黑乎乎的什麼破玩意?乾脆,我們就手幫您收拾一下,把這些破爛兒都賣廢品得了……”
“胡說,破家值萬貫。你們這是搬家不是敗家。這麼好的鍋你也扔,鍋都不要了?有你們這樣的嗎?”
“哎喲,我的爸爸哎,您自己看看,這鍋底兒都快漏了。再說了,這可是鄉下柴灶用的大鍋。您怕不是上輩子攢下來的吧?留它幹嘛啊。我都納悶。咱家裡哪兒來這麼些破爛。來來,看我一件件給您數,這包袱裡都是碎布頭,這是我們小時候穿的破衣裳,還有我們的鞋,圍嘴兒,屁戶簾。還有這破羊皮襖,這我爺爺過去在口外放羊穿的吧?都招蟲子啦……”
聽聲音,這跟翟大爺因為老物件去留問題起爭執的,就翟家的二兒子。
他們的矛盾,顯然是因為兩代人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不同而起。
有些東西,小輩兒人覺得沒用要扔,而翟大爺心疼不答應。
那麼不用多說,翟大爺必定是因為寧衛民是導致這次搬家的始作俑者才臉色不善的。
很快,翟家的二兒子已經不光說了,還開始動手扔了。
他一把推開門,什麼破衣服,爛鞋巴兒,破襪子,舊鐵盒,棉花套子,過期藥片……
一件件飛到院裡。
寧衛民看那些破玩意補丁落補丁的樣子,同時還聞到了一股子黴味兒,不免覺得可笑。
立場上自然站在了翟家二兒子的一邊。
心說這些東西也確實是不能留了。
難怪翟家二兒子採取會這樣的行動,對付這個固執的老頭。
否則,這裡遲早變成廢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