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涉及公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權益事務時,作為公民身份證明。
這件事寧衛民是恨不得舉雙手歡迎的。
因為在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前,證明公民身份效力的,只有《戶口登記簿》。
用於辦事太不方便了。
雖然可以開具介紹信,但介紹信並不具備法律效力。
只能在特定範圍內可以使用,而且很容易偽造。
核實起來也很麻煩,很耽誤工夫。
反過來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推出,不僅便於攜帶,也讓老百姓辦事方便多了,安全多了。
寧衛民是知道訊息後,第一時間就辦理了這玩意。
果不其然,立竿見影讓正在進行中的買賣房產,騰退私房,補償到位這些手續流程,一下輕鬆了許多。
極大的提高了有關部門的辦事效率。
至少在他這一方,既有身份證,又有戶口本,就能省掉許多麻煩。
否則,辦什麼事兒如果都得指著使用者口本來交接,那可太耽誤事兒了。
二是4月2日至6日,京城整頓“以工代幹”人員工作會議正式召開。
“以工代幹”這個詞,其實是特殊年代以政治為綱的產物。
工人的工,幹部的幹。
簡而言之,就是一些人在以工人的身份行使幹部的職能或者職權。
這次會議首先肯定了一部分人的成績,認為符合條件可以正式轉幹。
同時也指出一部分人不符合幹部條件,不能勝任管理工作,原則上要回到工人崗位上。
最後明確要求,今後不得再使用“以工代幹”這樣的詞彙,等於是正式宣告了這項制度進入歷史。
毫無疑問,許多人的利益和命運是與這次會議緊密相連,息息相關的。
據統計,到1983 年 6 月底,京城全市全民所有制的“以工代幹”人員共有115800餘名,
因此,這個會議決策一下發,京城各個單位都是一片亂象啊。
有的單位虛報幹部人數,有的人託人說情、弄虛作假。
比如多報年限,提供假證明、假學歷。
但更多的單位,都是按照上級要求,要對轉幹人員進行文化考試,並且對考試分數認真細緻的複查。
所以儘管表面上看著,這件事和寧衛民似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但實際上,無論對於寧衛民,還是和張士慧來說,都是老天爺白白送給他們的一個大發橫財的好機會。
別忘了,我們國家可是人情社會。
遇到這樣關係到命運、前途的大事,又有誰不想把這個“代”字去掉,拿到正式幹部編制啊?
而且我們國家因為人多,資源和機會方面,一直都是狼多肉少的局面。
那些已經在幹部崗位上幹了一段時間的人,必定不惜代價,甚至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