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碼也是替別人做嫁衣,又與己何益呢?
可要是寧衛民不答應吧,壞處更多。
起碼他想借助日方銷售網路在東京鋪貨掙錢的打算就沒法實現了。
無論是華夏產的“PC”服裝,還是他個人的工藝品,又或是未來必將量產的拉桿箱,恐怕“借雞下蛋”的路子都將被徹底堵死。
更別說,寧衛民從谷口和香川的口中,已經多少了解一些日本皮爾卡頓公司的內部情況了。
他從高田和石川極力推波助瀾的表現來看,就知道這兩個傢伙是在挑唆他去和社長對抗,表達不滿。
最好能一氣之下拒絕和日方合作,讓這件事徹底黃了最好。
他當然也不想被包藏禍心的人利用,成為這兩個傢伙和社長角力的犧牲品。
所以一時之間,寧衛民還真的難下決斷。
到底是進還是退,到底有沒有必要再繼續和日方談下去,就成了相當困擾他的問題。
其次,除了這件事意外,寧衛民的股票投資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更讓他感到鬧心。
說起來老天爺好像是在耍弄他似的,自打最初的暴漲過後,後面的行情演變竟然和他心裡編排好的劇本大不一樣。
雖然大盤依舊因為日元升值而堅挺,可偏偏他買到手的股票卻出現了嚴重疲軟。
硬了還沒兩天,就開始掉頭向下了。
當初是什麼速度上去的,就是什麼速度下來的。
上個週五雖然開始穩定下來,有了些許反彈,但也回吐了不少利潤。
綜合來看,漲幅居然遠不如那些大盤股好。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認真調查和細緻的分析,憑藉冥思苦想和來自於上一世的見識,寧衛民最後找到的原因竟然是日本股市畸形的投資者結構。
他發現日本老百姓對於股票投資這種事兒其實相當保守。
還別看日本股市都存在這麼久了,可日本老百姓辛辛苦苦賺那些錢,就老老實實的存銀行,很少有人參與股票投機的行為。
說白了,日本股市的散戶少的可憐。
而支撐起日本股市的真正的投資者其實是日本的金融企業和法人。
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商法》以來,以日本六大財團為核心的企業,就開始盛行交叉持股。
到了七八十年代,交叉持股已經進入鼎盛時期。
1985年政府又允許銀行增發股票,銀企交叉越發增加。
不可否認交叉持股給日本股市帶來的積極影響。
企業交叉持股有效地抵制了敵意收購、實現公司間戰略協作、增強企業間的聯絡,主銀行制度強化了銀行對企業發展的支援力度、促進日本經濟高速增長。
但絕不能忽視交叉持股帶給日本的消極影響。
由於股市投資的主要機構都是銀行和法人,並非價值投資的執行者。
這極大地擠壓了散戶等小股東的生存空間,就連基金及信託等機構投資者也難以發展。
正因為這樣,哪怕這幾天日本股市這麼暴漲,日元升值的趨勢仍舊穩定,甚至加速吸引海外炒家和熱錢往這兒蜂擁而入。
但日本老百姓幾乎不為所動,散戶的增長幅度卻非常有限。
更何況交叉持股使得流通盤大為減少,不但加了大股價順週期性,也讓一隻股票的盤子到底是大是小,變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