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出道就是巔峰,如今的名氣太大了,不會再缺少演出的機會,算是翅膀已經硬了。
幾乎每天,都有人主動登門邀請她參加演出和採訪。
音像出版社更是聞著味兒就找來了好幾家,哭著喊著捧著鈔票,希望能給張嬙出專輯。
連原有歷史中,給張嬙出《東京之夜》的雲南音像出版社也在其列。
而且那邊的介紹人,聽說還和張嬙母親是同一樂團的熟人。
要不是寧衛民早就有言在先,雙方還簽了合同。
要不是張嬙死活也看不上那邊給的歌曲,連試唱一下都不樂意。
弄不好張嬙媽媽真就答應了。
可話說回來了,寧衛民人在京城還好說,要是他出國了,這事兒恐怕就會有變數了。
難保張嬙媽媽今後再面對相似的情況,會耐不住纏磨,抹不開面子,犯了湖塗。
那真出現這樣的情況,寧衛民到時候又能怎麼辦呢?
他根本沒法追究啊。
說白了,他們之間的合同在這年頭法院承認不承認都是一回事呢,只是君子協定。
倒是為這事兒一打官司,之前所有情分肯定是分崩離析了。
那就是贏了也是輸了。
所以怎麼才能全方位的拿捏住張嬙,控制住她的媽媽,最大程度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
實打實的是個很具有技術含量的活兒,還真是讓寧衛民大費腦筋。
琢磨來琢磨去,寧衛民最終決定效彷劉邦、曹操,採取“軟硬厚黑”的策略。
先說這“軟”字,也就是情感牌。
在這方面,寧衛民從一開始就做的很好。
他從不以自己是老闆,或是張嬙伯樂而自居。
而是把張嬙和她的媽媽當成自己親戚一樣相處。
他讓張嬙叫自己哥,自己管張嬙的媽媽叫姨。
另外,他不但在工作要求上對張嬙很寬容,鼓勵她憑自我感覺發揮,從沒硬性強迫過她什麼,甚至還相當關心張嬙的飢寒冷暖。
無論她闖了什麼禍,都不忍心責備。
真的像一個哥哥似的,把她當成妹妹寵溺照顧。
總是儘量給與她更多的優待,創造更好的條件。
哪怕對於張家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比如房屋的漏雨,買燃氣沒有燃氣本什麼的。
只要他知道,也肯定會辦得妥妥帖帖。
正所謂小事見真情啊。
這些細緻入微的事兒,完全的體現了寧衛民的友善,修養和通情理,自然收穫了母女二人極大的好感和信任。
就連這次寧衛民精心準備的談話也是一樣,他去張嬙家做出親戚家串門一樣的架勢,還帶了一些荔枝、香蕉、菠蘿這樣的高階水果和進口巧克力作為禮物。
好像不是為了交代工作、佈置任務而來的,就是衝著情分跟親戚打個招呼,專程辭行似的。
那雙方談話自然就熱乎多了,在彼此溝通上絲毫不存在隔心的問題。
其次,再說這“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