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終於看到了懸殊的實力差距,從此把天壇視為只能仰望的天花板。
雖然園長本人對手中權力還是緊抓不放,不願給別人染指自己地盤的半點機會,還是相當排斥與天壇園方接觸,不願探討彼此聯合舉辦文化活動的可能性。
但他做夢也想把自己公園能發展成天壇如今的模樣。
於是廟會活動一結束,他就召開了總結性會議,帶著地壇的領導班子一起認真反省和檢討起這次廟會的得失來。
這次會議最終取得的成果有三。
一是地壇領導班子達成一致,決定把今後地壇廟會的基調就定位為“天橋遊藝會”。
大家都認為,雖然天橋遊藝是底層民眾的娛樂方式,可就因為通俗才有廣泛群眾基礎。
與其以弱博強,在地壇明顯佔據劣勢的領域和天壇相爭。
倒不如從此專精一門,務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就是領導班子也採納了書記的部分建議,承認天壇確實是一個值得效彷的樣板。
自此,地壇也會精打細算,量力而行,儘量在園區管理面做出相應的改進和調整。
而且他們還把這項工作定為需要長期努力才能達成目標,不再去計較短期得失。
因為道理是明擺著的,透過這次舉辦廟會,他們都認識到客流越多,越離不開硬體條件。
人家天壇還知道限流呢,光做廣告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眼大肚子小的滋味可不好受。
勉強硬撐,只會讓遊客對地壇口誅筆伐,導致聲譽崩潰。
即便地壇目前經濟條件有限,一時無法追上天壇的腳步,但至少也比什麼不做要強。
起碼努力進行提升,也有可能漲漲票價,興許就能把別的公園都蓋過去。
這對地壇而言,暫時就夠了。
三就是嘗試去打探出誰在為天壇公園出謀劃策,只要能找到這位背後的高人,許以重禮和厚待,未必就不能使其為地壇所用。
總之,地壇公園的這次會議,大體上是理智且務實的。
頭兩件事,他們不再盲目和天壇公園比肩較力,從此甘心屈居其後,只為能讓職工的日子過得好一點,對外保住“廟會老二”的地位。
這些都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只不過最後一件事兒就有點不切實際,趨於單方面的理想化了。
說實話,他們打聽到寧衛民的身份或許是有可能的。
但要讓寧衛民捨棄天壇去幫他們地壇,無異於天方夜譚。
因為他們自視太高,偏偏卻給不出任何吸引寧衛民的條件。
即便不談寧衛民和天壇公園的默契、信任和感情,不談他們深入合作的程度,不談寧衛民在天壇公園說一不二,基本等於實質園長。
就談地壇和天壇在佔地面積和歷史文化上的差距,地壇就不夠瞧的。
雖然地壇說來也不是一般的公園,面積三十多萬平米,和天壇同樣是皇家園林,從明朝起就是天子祭地祈福的所在。
可天壇是二百七十三萬平米的佔地啊,建築規制和規模,歷史中所佔據的地位,成片的樹林條件,這些全不是地壇可比的。
有點不客氣的說,如今的京城,能讓寧衛民還算看得上眼的旅遊景點,除了頤和園,圓明園,北海,故宮,還有一個八達嶺長城,也就沒其他了。
可就是這些地方提出這樣的邀請,寧衛民也會斷然拒絕的。
因為他實在沒有這個精力多操一回的閒心,也沒有必要再給自己的旅遊商品找個銷售視窗。
不為別的,還是那句話,早就不是一個層次,不是一個境界的了。
寧衛民的主要利益早就轉移了,他一心想要去日本開闢另一戰場。
在投機市場上縱橫馳騁,大筆大筆的撈外匯,報國仇多爽啊。
地壇如今渴望的東西,在他眼裡,早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