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喬萬林把寧衛民促成此事的功勞誇到了天上,沒少在許副區長面前替他美言。
還把街道廠的幾身服裝,以及趕出來的三個品牌專營店設計草圖,讓區領導們眼見為實。
於是乎“寧衛民能夠顧全大局,實在懂事”的念頭,便逐漸在許副區長的心目中成形。
“天橋商場很有可能同時擁有六個時尚服裝品牌”的觀點,也像蜂蜜對熊的誘惑一樣,讓重視社會效應更勝於經濟肖秀英的區政府領導們沒法不心動!
所以最終,區政府領導班子還是統一了意見,作為一種回報和值得嘗試的風險投資,給寧衛民開了綠燈。
就這樣,寧衛民如願以償。
他自己的服裝品牌藉此登堂入室,終於可以撤出地攤兒的銷售渠道了。
轉而搖身一變,成為了在重文區最大百貨商場裡專售的高階服裝。
在這個資訊有限的年代,只要他把店面裝修和人員培訓,按照皮爾卡頓的模式複製出來。
老百姓就很容易從感官直覺上認為,他的服裝也是國際大牌。
說白了,這小子自己的幾家專賣店,就是渾水摸魚的存在。
今後在天橋百貨商場,會一直以皮爾卡頓公司為對照物,沾公司的光。
他的職務讓他能夠像一株爬在大樹上的藤蔓那樣,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盡情享受著皮爾卡頓的養分和廕庇,從而活得滋潤無比。
此外,天壇百貨商場的底商也完全成了寧衛民的囊中之物,任憑他隨意規劃拆分。
租金還給的特別低,政府給了兩年優惠期,三年定租期。
頭兩年一平米一個月才十塊錢,之後的三年一平米十五塊錢,不會漲價。
這更是給寧衛民美壞了。
他大概算了算尺寸,天橋百貨商場一層大概兩千平米。
把一圈兒的底商拿下來應該在一千二百平米左右,一個月不過一萬兩千塊啊。
要是六家服裝品牌均分,合著每家二百平米的面積才兩千塊錢。
哪怕到了1990年,也才一萬八千塊。
這也太合適了。
要不是怕吃相太難看,他轉包出去交給個體戶擺小攤,都能發了橫財。
所以這是兩頭兒甜啊。
正式簽約之後,抓緊時間敲定裝修方桉和破土動工,也就成了寧衛民心甘情願為之勞累奔波的事兒了。
說白了,再耽擱,可就是耽擱他自己的收成了。
於是,這小子每天不是聯絡港城,給金利來發傳真。
就是開車跑設計院探討施工圖紙,忙得不亦樂乎。
要麼就是請天橋百貨商場的領導們吃飯,溝通品牌入駐的諸多問題,順便積攢人情。
連皮爾卡頓麾下的專營店,他都顧不上了,索性都交給了親信嚴麗幫忙代管。
要說還幸好殷悅如今被他納入麾下。
怎麼建店,怎麼招聘,怎麼培訓,怎麼鋪貨,怎麼陳列,這姑娘是把好手兒,全熟啊。
街道工廠那邊,寧衛民可以徹底的大撒把。
否則,他還真的忙不過來了
接下來再說說喬萬林。
託寧衛民的福,因為促成此事有功,喬萬林不但在許副區長的心裡掛了號。
他的職務也因此榮升一級,從科長被提拔成了副處。
要知道,他來區服務局才不過兩三年的時間,就已經往上爬了兩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