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來,飄飄灑灑,牆上的長短綢和大繡球真是紅得張揚,紅得漂亮。
人人都說紅牆綠瓦美,但其實綠色琉璃瓦,大面積的灰色牆體,在陽光下配著紅色耀眼的綢緞,更是豔麗無方,美不勝收。
按照剛才那排隊那位老爺子的說法,這就是軟彩了。
唉呀呀呀呀呀呀……太特麼有錢了!
來自地壇的三人,情緒再度遭遇打擊,直降至冰點。
要知道那祈年殿的外院牆,南北向大致三百米,東西向大致二百米。
這一圈起碼一公里,扎彩的話耗費起碼也得翻一倍。
想想看,兩公里的紅綢,疊起來收庫,怕都得佔用半間房。
這得花多少錢?
而且由此還可以推斷,迴音壁的外牆大機率也是這麼裝扮的,加起來又是多少?
哪怕就是過去的皇帝老兒來祭天,也幹不出結彩結出好幾裡地的事兒來。
可偏偏這樣奢靡鋪張的事兒,天壇公園就幹出來了!
這裝飾效果絕對槓槓的,在這個年代的京城屬於拔了頭籌,再無人可以睥睨。
說白了,只有看過了天壇的節日裝飾,才能知道什麼叫大手筆!
也只有這樣的場面,才能把喜慶和熱烈以壯美的形勢彰顯出來!
根本不是當代那種通例做法——多加點彩旗,多綁點氣球,多掛點橫幅和彩色拉花,能夠相提並論的。
所以在節日氣氛的裝飾效果上,至此,地壇這三位,所有的志氣算是被天壇給打沒了,已經自認是死狗一條了。
即便是再不甘心,他們頂多也就是發揮一下“阿Q精神”,來安慰安慰自己的了。
什麼呀,節目不夠,就拿錢湊啊。
瞧給你們狂的,要給你們個梯子,你們都能上天了!
你們不就仗著有幾個臭錢嘛,這叫勝之不武。
我們地壇要有你們這收入,肯定辦得比你們強。
是,得承認,至少你們這商業攤位弄的有點意思。
巧妙實用,做出來,還花不了幾個錢。
可話又說回來了,誰看一眼那不就學會了嘛。
你們這點小聰明啊,也就不值一提了……
總之,心裡充斥著檸檬酸,這三位拿起相機又是一通猛拍啊!
這是打算回去集體研究一下,然後準備抄作業了。
可結果仨人這一走近了細看,又有了驚人的發現。
敢情這些院線之下的商業攤位賣的東西絕對不同流俗。
那是忒雅了,同時也忒貴了。
就拿打頭的頭五個攤子來說,這一氣兒連著的,居然是一家,賣的全是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