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除夕,對於許多文體屆未來的新星也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各種滋味自在心頭。
就比方說未來的跳水皇后高敏吧。
自打轉糖轉出了一條龍來,這個小姑娘就堅定的留在隊裡,一心一意,努力訓練,再沒有萌生過退縮的念頭。
1985年年初, 她的努力和付出終於獲得了回報。
國家隊下達通知,讓她如願以償成為“國家跳水少年集訓組”的一員,去京城參加集訓。
來到國家隊的高敏,對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國家隊的生活環境與省體校完全不同。
由於跳水運動員既要保證每日所需的高蛋白營養,又不能攝取過多脂肪,所以每天的兩頓正餐中都有海產品。
國家隊的配餐有著嚴格的規定, 每個運動員每天的伙食標準是三十元人民幣。
而這時,京城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百八十塊。
然而伴隨著伙食標準的改善,訓練強度也在不斷增加。
在國家隊,每個隊員必須遵守嚴格的作息時間。
早六點起床、晚十點熄燈。
每天的訓練時間在八小時以上,只有星期日下午有半天的休息時間。
基本上就是訓練、吃飯、睡覺、比賽,還有文化課。
偶爾在訓練局放一場電影,那也得十八歲以上才能看,像高敏這樣年齡小的隊員沒資格。
甚至就連春節也是一樣,最多就多放半天假。
所有人都不能回家,必須堅持訓練。
1985年農曆除夕的下午,京城的天空開始飄雪。
高敏還是第一次見到下雪。
這個除夕,她也是第一次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而是和其他隊員一起在訓練館度過。
但讓她尤為失落的是,她剛剛知道了自己是代訓的,所以沒有隊服。
原本進入到國家隊,她還覺得好像是對自己一個交待,就是說她高敏也進過國家隊,怎麼著也算是來過了, 要能穿著國家隊的對付回到省隊也算不錯。
可代訓的真相,卻徹底打破了她的心理平衡和平靜。
這就是讓人無奈的現狀,我國長期以來的運動員選拔方式是逐級選拔。
有體育天賦的孩子被發現後, 經基層體育部門推薦被輸送到上一級體校。
每年,各省體委都會向國家體委輸送大量代訓隊員。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最終能夠留在國家隊的只是少數。
所以代訓並不意味著高敏就是國家隊的隊員,只不過是意味著,高敏還需要透過更嚴苛的考驗和競爭來證明自己。
這個除夕,還有一個未來將在內地歌壇綻放出萬丈光芒的女孩和高敏一樣。
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情緒陷入深深的低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