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巧了,臨近中午,體校牆外傳來的一聲小販吆喝聲給了小姑娘啟發。
牆外的小販是個賣糖餅的。
當時這種小生意,有個很有意思的特別之處,就是具有博彩性。
顧客花錢後可以轉盤,轉到什麼圖案就給你什麼,有的圖案糖多,有的就少些。
這讓高敏不禁萌生了一個可愛又幼稚想法,自己的未來,幹嘛不讓老天爺來定呀。
於是她就走出了校門,拿出五毛錢給了小販。
這個時候,小姑娘心裡打定的主意是,如果轉到龍就留下,不是就走人回家。
結果……萬萬沒想到!
她這一轉,居然真的就轉到了一個最大圖案的龍!
生活裡的奇蹟就這麼發生了!
一切都不一樣了!
拿著大大的糖餅回去後,高敏一邊笑眯眯的舔著她手裡的龍,一邊就悄悄把退隊申請撕了。
歷史就是這麼有趣。
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未來的跳水皇后幾乎差一點就主動選擇了走向平庸。
是一塊龍形糖餅保住了她頭上的桂冠,才讓她沒有錯失未來的“加冕儀式”。
還是這一天,年僅十六歲,還在京城海淀區205中學上學的張婍,上午坐著男朋友的腳踏車後座,專程跑到天壇書市看了崔健樂隊的現場演出。
受到了鼓舞和感染的她,下午就跑去報名,決定參加海淀區即將舉辦的歌手大獎賽。
1984年,應該說是我國舉辦歌手大獎賽的元年。
為了豐富熒屏,今年5月份,國家電視臺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首先嚐試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
決賽的現場錄影透過央視一套向全國直播,節目在全國引起轟動。
賽後,不但許多觀眾紛紛給文藝部寫來表揚信、建議信,僅半個月就裝了滿滿的十幾麻袋。
而且各地也紛紛效仿舉辦。
京城市海淀區的歌手大獎賽,固然比國家電視臺舉辦的大賽級別要低得多。
可好就好在,這是面向整個社會,非專業演出團體的普通人也可以參與的歌唱比賽。
而且相關規定也不像國家電視臺那麼死板。
雖然比賽選報專案照搬電視臺的比賽,只有美聲和民族唱法兩種。
但很多參賽選手選擇流行音樂的演唱方式來參與,組委會也不會拒之門外。
如當代很多青少年一樣,深深痴迷於流行歌曲的張婍,就準備以70年代末流行於歐美的一首歌,歌星卡朋特兄妹的《什錦菜》來作為自己的表演曲目。
此時此刻,無論張薔自己,還是她早戀的男友,都不曾意識到她這次衝動下的報名,會對她的人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仍然是這一天的中午,位於天壇北神廚的壇宮宴會廳終於開業,舉行了為數二百八十人的首次宴會。
寧衛民在其事業達成重要一環的同時,也作為歷史旁觀者,親眼見證了一位棋聖成名前的風采。
敢情這次宴會是由日本nec公司出資舉辦的,每個人的宴請標準是一百八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