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把這個書市,辦成一個具有品牌效應的文化集市,使之成為一個可長期持續舉行的文化活動。
目的只有一個,藉此讓天壇公園的客流量,最大可能擺脫季節的制約。
他希望今後無論酷暑還是嚴寒,都會有源源不斷的遊客,專門為了這些文化活動而來。
不用說,這件事無論對於天壇公園本身,皮爾卡頓公司,又或是區服務局,都有莫大的好處,自然獲得了兩個合作方的鼎力支援。
如今天壇公園和服務局早準備好了,就等寧衛民一聲令下開展實際工作了。
可偏偏他這個計劃的倡導者倒是遲遲沒有訊息,壓根就沒動手操作這件事呢。
說起來,也確實是有點不像話了。
但這就算完了嗎?
不,還差得遠呢。
本來這兩件事就已經夠麻煩的了。
都是寧衛民必須馬上著手去做,而且必須抓緊時間安排好的要務,半點疏漏也不能出的那種。
可架不住這小子,他還自己給自己找事呢。
別忘了,除了操縱郵票的副業以外。
寧衛民弄回來的馬家花園,買下的皇叔小院。
要想進行修繕,就必須先把水路電路這些基建問題給搞好才行。
還有他給那些街道捐的幾個廁所,要求天壇公園方面把齋宮、北神廚周邊的廁所升級,這也都到了該動工的時候。
這些事仍然是沒的拖延的,時不我待啊。
更何況就連去津門這趟玩兒,寧衛民也沒閒著啊。
他臨時起意,讓喬萬林給他真聯絡“技術交流”的事兒,人家真給他辦了。
他回來沒多久,津門那邊就有回信了。
真的要把會做煎餅果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和狗不理包子的師傅都給派過來。
那他不得費點心思,好好招待這些技術人才啊!
不但要款待好、籠絡好,就是學徒人選也得精挑細選。
為的就是得把這些人的手藝留住才行呢。
他甚至所圖甚遠,並不把這件事看做一錘子的買賣。
如果真弄好了,他還想把川蜀、江浙、潮汕、廣東的名店風味,也“交流”過來呢。
可問題就是時間緊迫。
這種只有特殊年代、特殊體制下才會發生的好事,就跟八零年的猴票是一個道理。
錯過去就再難有了,體制一變也就瞎了。
他這方面開竅太晚了。
還能有多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