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酒的價錢果然上漲了呢,大家願意要酒,他就把酒送去,到時候再按照當初約定的價格找大家要錢。
就這樣,羅廣亮隨後就替寧衛民把話都給各家帶到了。
這倒是管用,鄰居們一聽就消停了。
因為誰都瞭解寧衛民的品行,知道他能開出這樣的條件來,就壓根就沒想掙大家的錢。
聽他的,那自然是不可能吃虧的。
說完了老鄰居們,再說說江念芸這邊。
聽說老太太手裡有四百萬的人民幣,寧衛民就動起了心眼了。
他覺著經營芸園實在用不著那麼多的錢,就給江念芸也出了個主意——買玉。
哪兒買啊?
京城玉器廠啊。
別忘了,康術德原先可是玉器廠幹過的。
寧衛民最早開放的石雕工藝品,還是走老爺子的門路,去請廠裡手藝好的工匠們承接活計呢。
後來,寧衛民辦了壇宮飯莊之後,為了給店裡增加文化氣息,也多次光顧過京城玉器廠。
他用自己的錢從中買過不少仿生的玉器。
什麼花卉類的玉石盆景啊,什麼瓜果類的玉石拼盤啊,還有仿海鮮,仿食物的玉石擺件,也算是個玉器廠的大客戶呢。
再後來,寧衛民和宋華桂的誤會釋懷,他也曾多次從玉器廠購置翡翠類的東西送給宋華桂。
甚至很快也把宋華桂介紹到了玉器廠,使其也成為玉器廠的一位重要的客戶。
那麼自不必說,無論是康術德還是寧衛民對於玉器廠的情況那是再瞭解不過的了。
對於玉器廠的庫存裡究竟有什麼,他們更是門兒清啊。
照寧衛民的說法,給江念芸出這個主意,原因有四。
一是“北玉”、“京作”、“精作”的美名譽滿中外,從元代就開始興盛,透過明清兩代的發展,更達到了空前繁榮。
可以說,京產玉器早就已經獲得海外藝術鑑賞家的普遍認可,名聲遠揚,是眾所周知收藏價值極高的珍寶。
尤其京城玉器廠裡的好東西,那可不光是數量上“多”,這些東西的藝術水準也是特別高,還有“精”與“美”呢。
要知道,京城玉器廠裡可不但有現今挑大樑的老師傅們,每年送去參與評獎的優秀作品,還另有許多名家留存的稀世珍品呢。
只可惜,因為國內計劃經濟的特徵,以及過去外貿出口方面的長期管制,歷年來玉器廠出產的大多數產品都留在庫裡。
不但價格相對低廉,而且至今也沒能創造出多少經濟價值來。
再加之近年來,珍貴的,上檔次的原石產出越來越少,連原材料都在持續的漲價。
這些被留在庫裡的精品藝術佳作,哪怕從材料質地上來論,對比現在的價格,未來的價值空間,升值潛力簡直無可估量。
可以說,現在入手相當合適。
只要不是急性子的人,買到手裡踏實擱著,過十年二十年的賺個上百倍壓根就不叫事。
這其二呢,是近年來內地收藏市場的現狀隨著國門開啟的程度越來越大,在共和國對外展覽與貿易活動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外國人和港澳臺同胞持續進入大陸內地的情況下。
包括玉器、牙雕、骨刻、琺琅景泰蘭、雕漆、花絲鑲嵌、絹花、絨鳥、料器、木刻、硬木傢俱、首飾、國畫、內畫等多種行業在內的特種工藝品行情,發生了很大變化。
像字畫和印石之類的,比較容易獲得收藏者認可的青睞,上品越來越少,導致價格飛昇,不斷創出價格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