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第二天,《光明日報》、《京城晚報》和《體育日報》都競相引用了這個領隊的名言,甚至還專門用作新聞標題,努力地向公眾傳播,展示這次體育代表團的決心。
一時間,全民激動,上下昂揚。
不過,這件事到此為止,這對於寧衛民可還不算結束呢。
因為就在這次捐贈大會結束後,寧衛民居然又帶著沈存和殷悅先後拜訪了體操隊、兵乓球隊、跳水隊,舉重隊和射擊隊。
並且在每個地方都留下了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不等的金錢。
這一是寧衛民簽下了好些有衝金希望的種子選手為商業代言人。
這裡面有他知道的,比如體操隊李小雙和跳水隊的高敏。
更多的人,則是他不知道的,畢竟他也不是什麼體育通,反正先簽為敬吧。
要知道,一個人才五萬塊錢,中一個就是頭獎了。
二是寧衛民也真心想幫助國內體育事業解決點實際問題。
像乒乓球隊需要分析對手動作的先進儀器,那是需要十幾萬美金購買的。
對這樣的需要,寧衛民完全不計得失,二話不說——我掏錢!買!
只要能讓乒乓球早點實現大滿貫,這錢該出就出,不算什麼。
說實話,像他這麼大撒錢的行為,那簡直是讓人匪夷所思啊。
訊息很快傳到了體育總局,連局領導們獲知這個訊息後都懵了。
他們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家。
明明已經捐了上百萬了,可居然還會單獨找到地下各個訓練隊去捐款的。
而且還捐得更多,甚至包括了十幾萬外匯。
難不成是家裡開銀行的?
可就是開銀行也沒有這麼扔錢的啊,這是圖什麼啊?
沒別的,體育局既為了感謝,也為了弄清楚這件事,很快派專人登門道謝。
而且見了面很快就繃不住了,充滿好奇地詢問寧衛民,“參加奧運需要社會各界鼎力相助,以您為首的幾家企業紛紛的慷慨解囊是在讓我們非常感謝。可是,您幾位是不是捐得太多了一些了?又捐錢又捐物,尤其又單獨去了一些專案的訓練隊單獨捐贈。別的企業家可沒這樣做。您幾位不覺得捐贈的太多了嗎?”
寧衛民則不緊不慢,頗顯大氣的說,“不,一點也不。怎麼會?我們雖然是經商之人,但也願意盡力為國家多做一點貢獻。而且我們並不是隨意捐贈的,主要還是看到了這些專案的努力和潛力。我們認為在這些專案上去投入,絕對能看到好成績,還能夠增強全體國民的自信。這不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的嘛。不瞞您說,要是足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們會一致認為那是無意義的投入。”
對方或許也是“5·19”的受害者,立刻點頭認同。
“哈哈,理解理解。誰讓足球忒不爭氣呢。”
隨後才似乎想起來自己的另一件任務。
“啊,對了……局領導想讓我問問您幾位,還有什麼要求沒有?”
“沒有,要說要求,我們現在只是很想當面感謝局裡領導一下,感謝他們的信任,願意把奧運指定產品的榮譽給了我們。而這份信任我們會珍惜的,如果有機會,我們還希望在奧運之後,可以更廣泛和咱們體育局展開合作。”
“哎呀,那可太好了。局領導還想讓我問問幾位,對支援咱們即將舉辦的亞運會有沒有什麼興趣?那可是在咱們京城舉辦的盛會,雖然比不上奧運會的級別,可畢竟是咱們當主人,第一次做東道主不是?所以更需要各位的鼎力相助啊。如果大家有興趣,恐怕也需要承擔更多,更重要的責任,對我們可是求之不得呢。”
“這個當然沒問題,家事國事天下事嘛!我還是那句話,只要信得過,我們絕對傾盡全力……”
寧衛民為什麼要拒絕呢?
別人眼裡的苦差事,對他卻是香餑餑。
這個年代的人價值觀還是那麼單純。
只知道他捐款捐物,願意提供免費的服裝和餐飲服務是愛國之舉。
卻不懂得一個奧運會和亞運會的指定產品,會給他帶來多少商譽價值。
現在好了,一個奧運會都已經不夠寧衛民施展自己的雄心壯志了,似乎就連亞運會也要成為他發揮實力的舞臺了。
如今看來,這就是好人有好報啊。
真就像康術德經常告訴寧衛民的那樣——心有多大,買賣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