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寧衛民琢磨出的招數都是瞄準外國人,變著法勾起他們的興趣,要從他們身上撈錢的。
那些導遊又在天壇這兒有“特殊利益”。
既然新春遊園會是最容易誘惑老外花錢的時候,那誰不拼命往這兒送客人啊?
所以如今的京城,除了長城、故宮,再沒有一個地方能像天壇公園這麼招老外喜歡的。
不知不覺中,在國門開啟,來京外國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天壇公園就成了撈外匯的小能手了。
真論名聲或許還沒有頤和園和北海那麼響亮,但要論撈的實惠。
天壇公園這個後起之秀,可早就超過他們,排在京城旅遊景點的第三位了。
總而言之,寧衛民有點身在局中不自知的侷限,壓根沒想到他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
天壇公園的新春遊園會之所以這麼熱鬧,恰恰是因為他給打造出的口碑,經過多年的積累,開始進入了發酵期的良性迴圈而已。
其實無論喬萬林還是天壇園方,仍舊是在按照他的原有規劃做著蕭規曹隨的事兒,並沒有太大的變動,純粹是在吃紅利。
不過話說回來了,儘管如此,寧衛民也逛得其樂融融。
因為其一,離開京城多半年了,終於回家過年的他,確實看著天壇公園裡處處熱鬧的情景無比親切。
要知道,從最早的雕塑藝術展開始,最後演變為新春遊園會。
從上到下的一切規劃和設計,幾乎都是寧衛民費盡心計,多年以來一點點鼓搗出來的玩意。
再回來,發現這些東西還是這麼受歡迎,倍受遊客好評。
他走在人群中,看在眼裡,聽在耳中,那叫一個美啊。
這對於他這個始作俑者來說,就是變相的誇獎和讚美。
誰又不喜歡聽別人說自己的好話,不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呢?
其二,過去待在天壇公園的時候,哪怕寧衛民身為新春遊園會的總設計師,他也從沒這麼輕鬆的在新春遊園會上溜達過。
那時的他別看作為發號施令者,走到哪兒都為人簇擁,跟眾星捧月一樣,可那是工作。
身負重擔的他逛園子是巡查園區的運營狀況,看看是否有不足之處。
一旦發現問題,腦子想得都是怎麼補救,能否改進。
今天可不一樣了,他是無官一身輕,完全不用負什麼責。
心情愉悅,閒庭信步,白龍魚服,微服私訪。
瞅見的全是身邊花花綠綠風車、氣球和綻放的笑臉,耳朵聽著的人來人往和攤販吆喝的喧囂。
張開嘴兒了,淨夠著大串兒糖葫蘆了。
邁開腿兒,專往饞人的逗人的新鮮玩意兒堆兒裡鑽。
尤其是鼻子裡的味道,最是躲不過的饞人香味。
那感受到的愉悅快樂自然大不相同。
其三,寧衛民今天逛天壇,發現園中雖然沒有較大的驚喜,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意。
但喬萬林和天壇的管理層畢竟也不是吃乾飯的。
無論是內容還是服務,細節上的改進與完善,還有推陳出新的小驚喜,倒是有的。
起碼也當得一句“發揚光大”的誇獎。
別的不提,先說這硬體設施和服務方面就有了明顯進步。
比較衛生的沖水式的廁所就新蓋了好幾處。
現今的天壇公園,就是男性遊客也不用去林子的草簾子區域小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