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傳說中的王霸之氣不外乎如此。
就連老蔣也曾用麻將牌玩兒過這麼一出哪。
於是曾經的猶豫不再猶豫了,曾經的困惑也不再困惑了。
陳培斯竟然像在萬里無雲的藍天下,感受到了春暖花開,陽光普照的溫暖。
天底下哪兒找這麼好的投資人去!
這要不是貴人,誰還能稱得上貴人!
如果說,前頭透過一部《父與子》的合作,陳培斯對寧衛民已經抱有充分好感的話。
那麼等到寧衛民今天這些話說出來,那陳培斯簡直是把他視為伯樂一樣的知己了。
甚至他認為自己往後的未來,如果可能也願意和寧衛民一直合作下去。
但這還不算完呢。
寧衛民隨後又掏出一盤從日本帶回來的錄影帶,還有一些相片贈予陳培斯,更讓他出乎意料的驚喜。
說實話,這不是普通的錄影帶和照片。
那錄影帶可是松竹映畫的內部資料。
這是寧衛民託松本慶子搞到的《寅次郎的故事》拍攝中的花絮鏡頭和內景製作流程。
毫無疑問,這盤錄影帶對於陳培斯更好拍攝電影,解決技術難題,具有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
而相片是寧衛民自己去了劇中寅次郎這個角色的老家——東京都東部的葛飾區,臨近江戶川的柴又老街,自己拍攝的街景。
可以說比那一盤錄影帶還重要。
因為是寧衛民為陳培斯剖析他的電影具備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應的有利左證。
是的,從表面上看陳培斯的陳氏喜劇,拍出來產生不了什麼實際的經濟效益,很可能越拍越賠。
而且從藝術性方面出發,格調也不高,就是為迎合老百姓的娛樂需要的產物。
可要是換個角度,從旅遊產業和提振地方經濟方面考慮,就不一樣了。
寧衛民告訴陳培斯自己親眼所見。
說柴又老街因為《寅次郎的故事》系列電影,從來沒缺少過遊客。
那一條街,別說帝釋天神社和寅次郎家裡的高木屋老鋪生意火爆了,就是其他沒怎麼出現在電影裡的商店買賣也興隆得不行。
他們完全可以有樣學樣,充分利用系列電影的優勢。
只要電影拍得足夠好,一部接一部的積攢名氣,就能長期帶動一個區域的消費。
別說地方政府一定會大力支援了,就是他們拍電影的投入,也能夠透過曲線救國的辦法慢慢撈回來。
】
就比如說,拍攝場地,沒有拍攝任務的時候,完全可以賣票讓遊客參觀嘛。
再賣點劇中角色的服裝和道具之類的,這不就吃上週邊了嘛。
弄不好比真正拍電影分票房還能多掙點呢。
這不是做夢,國內也像日本一樣,有很現實的例子。
1980年,郭凱敏和張瑜的一部《廬山戀》帶火了廬山旅遊。
此後這兩個演員要再去廬山,當地政府都像供祖宗一樣感恩戴德供著他們。
不為別的,電影創造的紅利太大了啊。
那相當於給廬山種下了一棵能長期長出錢來的搖錢樹啊。
所以寧衛民認為陳培斯沒急著買了院子,其實也是好事。
這要從長久利益出發,拍攝地點還不能太隨意了,一定要合理規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