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下午,康術德和寧衛民的兩間小北房裡,簡直比茶館還要熱鬧。糹
在寧衛民走進家門之後,先是恭恭敬敬,鄭重其事地和康術德見了禮。
然後就回小屋又換上了他那身舊日穿的棉衣、棉褲、大棉窩。
再之後就又回到了老爺子這屋開上了茶話會。
要知道,三家鄰居隔了半年才見著寧衛民,誰都想要多留一會兒。
而且京城過年都沒個殺豬的可看,每天如此不免乏味。
哪怕出於對異國他鄉的好奇,大家也難免要圍著寧衛民,打聽打聽他在日本的新鮮事兒啊。
這都是人之常情。糹
寧衛民對此自然瞭解,也能體諒。
他便拿出一條柔和七星和一些東洋糖招待大傢伙。
然後安心坐下,端著茶杯,專門撿一些有趣的,給大家講起了自己在日本的所見所聞。
比如頭兩天,他與阿霞重逢的那天早上,就因為不通日本風俗,剛鬧了一出不大不小的笑話。
怎麼回事呢?
敢情當天,寧衛民在東京的公共汽車站等車,要去公司上班的時候,因為無聊再加上沒吃早飯,他就開始懷念憧憬起京城的早點。
什麼剛炸出來的油炸鬼兒配豆漿,烤的酥脆的幹崩兒燒餅配炒肝兒,什麼煎餅果子、夾肉燒餅,豆腐腦,老豆腐、豆泡湯、雜碎湯……糹
結果還越想越饞,他就食指大動,有點想要吃東西。
更沒想到的是,居然想什麼來什麼,一扭頭他就發現旁邊的小商亭居然有炒黃豆賣。
雖不能和國內用五香椒鹽炮製的好東西相比。
但看上去一包包的炒黃豆也是乾淨誘人,焦黃酥脆。
寧衛民就去買了一包,然後施施然取出幾顆吃了起來,果然味道不錯。
可“嘎嘣嘎嘣”正高興的時候,冷不丁一抬眼,卻見那賣炒黃豆的日本小姑娘張口結舌的瞅著他,彷彿他的臉上長出了一朵喇叭花兒。
環顧周圍,同樣等車的日本乘客也都或多或少露出些古怪表情。糹
怎樣古怪呢?
要形容一下的話,大約就是“敬鬼神而遠之”了。
寧衛民當時還以為自己是違反了日本社會不在外面吃東西的公共良俗,也沒太在意。
他只覺得日本人有點太事兒,連公共場合吃點東西也不許。
得,那咱就把黃豆收起來不吃就完了唄。
可萬萬沒想到,他都來到自己公司了,在茶水間泡了杯茶,拿出黃豆接茬吃。
被公司裡的僱員們看到,也是大眼瞪小眼,集體用眼神掃量他。糹
這個時候,寧衛民才覺出不對勁來了。
追問下來,總算有人告訴他怎麼回事。
原來這日本的炒黃豆頗有說法,竟是和日本的妖怪有些關係。
其實這炒黃豆並不是小吃,而是日本用來“打鬼”的法器。
日本民間習俗,認為妖怪鬼物無所不在,時時可能入侵民宅,做出種種不端之事。
為了避免被這些混跡於人群的傢伙傷害,日本便把咱們農曆的春分前一天,叫做“節分”,作為專門打鬼驅邪的節日。
每到這一天,家中便有人要戴上猙獰的面具,扮成妖怪從門而入。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