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各個旅行分社的一把手,二把手對拉桿旅行箱也充滿興趣
以至於詢價之後,許多人都想要自掏腰包買下來。
說白了,這種拉桿旅行箱對需要經常旅行的人,那就是剛需啊。
而他基於此類現象,也開始意識到、
其實恰恰正是這種剛需,才是真正打動這些旅行分社負責人,讓他們不去在意他的國籍、企業規模和信譽度,願意與他合作的原因。
所以從此之後,他登門找旅行分社談合作壓根就不帶禮物了。
乾脆商談合作最初他直接擺明最能打動人心的一個條件——願意按各個旅行分社的人數和職務級別,提供相應數目和品牌的拉桿旅行箱,給這些願意合作的旅行分社免費試用。
對於部門社長和部門副社長,寧衛民給予的是皮爾卡頓品牌的高階貨。
對於分社的各組組長,給的是金利來品牌的港產中檔貨。
廣大的普通職員,當然是去用產自共和國的首都,物美價廉的易拉得了。
雖然這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箱子一送。
淨成本是十幾萬円起步,多則得幾十萬円,甚至上百萬円。
看起來付出的成本好像更高了,似乎有點虧得慌。
但其實這筆賬不能光看表面,好好算一算,還是很划算的,由此而來的好處顯然更多。
要知道,首先,這已經不是寧衛民在討個人的喜歡了,而是他在贖買整體。
寧衛民懂得一個道理,辦什麼事兒都得靠令行禁止。
光上面下令沒用,如果落實不了,就是一紙空文啊。
如果單讓社長高興,中層管理者從中作梗,基層人員再陽奉陰違,那一樣也白搭啊。
這麼一來就不一樣了,旅行社上上下下都會滿意,推銷拉桿旅行箱一事就必定盡力。
其次,這些旅行社的職員,尤其是導遊,那是經常出入機場的,本身就是最好的移動廣告。
就像寧衛民上次去機場送鄒國棟那一趟,他不就憑著手裡的拉桿箱,吸引來了主動詢問的顧客嗎?
長此以往下去,那銷售量還會低嗎?
還有,寧衛民送出去的是商品,計算的是沒商業附加值的淨成本。
可在對方的眼裡,他們所收受的禮物卻是以市場銷售價來計算價值的。
所恐怕不少人都會以為寧衛民是一氣兒送出了價值幾百萬円的禮物。
這麼土豪的大手筆,自然會讓對方佩服,狂刷信任度和好感。
再有,也別忘了,寧衛民他還不是一般人。
對於三家公司來說,他的地位很特殊,也就不能把他的經營成本等同於一般的海外代理商。
別說押金沒有了,合同可以後補,價錢是最低價,就連拿貨他都不用出一分錢。
他送出去的所有拉桿旅行箱,都是皮爾卡頓、金利來和易拉得三家公司自己出運費給他送到日本來的。
實際上,他付出的錢,只是清關提貨時付的關稅。
等賣掉貨,他先拿走一份代理費,才會給三家公司的賬上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