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時尚類的法國公司,同樣是為了出資入股進行的談判,同樣才初次見面遭遇了對方的冷眼和輕視。
然而這兩次談判帶給寧衛民的感受和結果卻迥然不同,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不為別的,就因為兩家公司不同的決策人秉性完全不同。
LV的掌門人亨利·拉卡米耶,是性格剛愎自用,盲目自大,非常情緒化,全憑個人喜好的那種人。
哪怕對於來相助他的人,連最基本的禮貌都欠奉。
儘管他作為LV的掌門人確有非凡的藝術格調,社會地位也很高。
但這樣一個行事極度自我,根本不在意別人感受的人,是講不通道理的。
根本沒法和他一起理智地分析問題,共同做出一致的決定。
而且這個人還很多疑,甚至連他自己求助的物件——皮爾卡頓大師也並不完全相信。
就好像吃過虧後,他就對人有了心理陰影了,很難再相信任何一個人。
和這樣的隊友共謀大事,可想而知成事的機率幾何?又會感到多麼的痛苦?
說白了,從寧衛民的角度來講,這樣的人根本沒法合作。
所謂的聯盟其實只是他為了安慰大師默許的一個形式罷了。
實際上對他毫無約束力,他也不會對此報太高希望。
如果他的謀劃進展順利,老天做美,最後能兼顧到所有人的利益,自然是皆大歡喜。
可如果不能,那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拋棄這位LV的總裁,只單純去考慮自己和大師的利益。
但是聖羅蘭公司的兩位決策人就不一樣了。
無論是他們哪一個都讓寧衛民真心欣賞,認為是可以精誠合作的夥伴。
首先,伊夫·聖·羅蘭本人雖然是足以和皮爾卡頓還有香奈兒老佛爺相提並論的當代時尚大師,設計天才。
甚至除此之外他還兼顧著男爵後裔和富二代的身份。
但他本人卻毫無傲慢自大的毛病。
反而是一個謙和有禮風度翩翩,待人和氣,看上去很柔軟、很羞怯、很內向的一個人。
尤其寧衛民瞭解到這位聖羅蘭創始人還深陷藥物困擾和精神疾病中。
看他的表現,多多少少還有點人際交往恐懼症。
對這樣一個人,他不但分外感到遺憾和同情。
而且也一下子理解了皮埃爾·貝傑為什麼對他如此多疑和警惕。
說句實話,他都沒想到這位設計大師在這樣的狀態下,還能親自出席今天的談判。
雖然有凱瑟琳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但這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尊重,讓他頗感欣慰和滿足。
另外,儘管皮埃爾·貝傑對於寧衛民百般挑剔,但除了事出有因之外,也確實能看出他的認真負責,精明強幹和富有商業道德。
對於聖羅蘭擁有這樣一個企業管理者,反而正是寧衛民所需要的,所慶幸的。
他和松本慶子自己的事兒就夠忙的了,連皮爾卡頓的服裝主業他都懶得插手,又豈會願意平白把時間和精力再花費在遙遠的法國,陌生的歐洲?
能踏踏實實躺著掙錢,當甩手大爺多爽?
什麼都不用幹就等著上市,等著分紅,無疑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