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亦然。
具體來說,社會等級和財富等級越高人家,他們的車道也就越長。
長而曲折的車道,遠比長而直的氣派,其功能僅僅是為了炫耀和賣弄。
最有檔次的車道就是在「平坦的地面上拐來拐去的車道」了,這是標準的「老錢」門面。
倘若地面高低不平,存在小丘,迂迴繞行便增添了實用價值故而要差上一等,不足以往前體現主人社會地位的超然。
這往往是大銀行或者歷史悠久公司的的掌管者,又或是基金會的管理者才會喜歡這樣的車道,畢竟他們的身上還難以完全脫離實用性。
而擁有又長又直筆直車道的人,恐怕只會是毫無底蘊的新貴暴發戶,這就是深藏在骨子裡的價值觀念和從小養成的認知來決定的。
且不光是車道樣式,車道的路面材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淺褐色的礫石車道最佳,白色的稍遜,因為後者違背了要避免醒目和鮮明對的原則。
但礫石肯定優於瀝青而這無關於材料是否來自於自然,主要是因為石子需要經常更換,花費又多,還很麻煩。
瀝青柏油路是最下乘的,就因為太經濟實用,有錢人絕對不會用這種東西為自家鋪路。
至於圍牆,由於注重隱私是最高階層的標誌,不但說明了這個階層其實普通人是看不到的,他們為什麼會稱為「隱形富豪」的原因,同樣也說明了圍牆的等級是如何反應出住宅主人的層次的。
凡高於六英尺的圍牆就表明了主人是「老錢」,而矮牆和可以透視的圍欄則宣告了主人不可能是最頂級的社會層次。
如今甚至就連車庫也成了主人身份的標誌,四輛車以上的車庫基本可以劃為名門望族的所屬物,在普通人的眼裡和這些人看不見的宅邸一樣變得隱蔽無蹤了。
當然,最後還有汽車。
由於「老錢」喜歡循古的原則,而汽車的歷史又過於短暫,還不配進入古典風範的行列,所以頂層富人對汽車的選擇是比較隨性的,也不太在乎品牌。
除了考慮舒適性和安全性外,壓根就不會把汽車太當一回事。
這個群體唯一遵循的原則就是,階級地位越高,車速就越慢。
位居社會頂層的人是從來不需要趕時間的。
在大師眼中,喜歡快車的人無非兩種。
一種是為了想帶給女孩子刺激感的小夥子。
另一種就是充滿階級焦慮,自以為富足的中產者。
這兩種人看賽車的電影看太多了,所以認為開快車富有浪漫情懷,性感而刺激。
但實際上,要做上等人,就得開得慢,開得穩,悄無聲息沿著道路中央駕駛。
而且也要知道,哪怕在那些讓普通人豔羨和嚮往的那些汽車品牌裡,也是有高低不同的。
像賓士是格調最糟糕的選擇。
儘管汽車廠商標榜「高階」,但這種「高階」是庸俗的,是專供比弗利山的牙醫和非洲內閣部長,還有日本雅庫扎乘坐的汽車品牌。
所以哪怕是中產階層,也只有混得最糟糕的那種人才會買賓士汽車。
至於比賓士還要差勁的那就是越野車,無論多高階,但格調低,往往會傳達這樣的暗示——車主的居住地交通條件糟糕,就是最俗的高階轎車也不一定開得過去。
總之,頂層富人的核心精神就是奢侈和浪費,目的是維持體面和炫耀。
經常花掉本可以不花的錢,這就是社會地位的
象徵。
聽完大師這番話,寧衛民實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儘管大師話裡話外算是把他給「罵」了,好像是在從許多方面揭示他是個窮胚的真相。
但其實大師自己就是和他一樣務實的人,他們坐的車雖然有司機為他們架勢,但車子很普通,不過是輛半舊的雪佛蘭。
大師的真意也不難理解,其實不外乎是在為他描述客觀的基礎上,譏諷那些高高在上華而不實的群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