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背後連帶的隱含內容,其實也是對於觀眾群體的分類。
像所謂晨間劇,就是NHK電視臺發明的時段。
這家電視臺早在六十年代起,就開始在清晨八點播出電視劇,每集時長為15分鐘。
由於集數比較多,一般在150集以上,所以也叫做連續電視,少的也在40集以上。
因為後來受到了家庭主婦們的歡迎,所有其他電視臺後來也紛紛效仿,結果晨間劇就演變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電視劇播出時段。
好的晨間劇,收視率也能高達百分之二十五。
特別是由於晨間劇三觀端正,充滿正能量,晨間劇女主角往往很快就能被觀眾熟知。
既然能留下好印象,那麼接下來也就要火了。
像松本慶子的圈內好友石田良子,就是靠著1983年的一部晨間劇《給星期五的妻子們》被電視觀眾所熟悉,才成功完成了由歌手到演員身份的轉變的。
我們國內觀眾所熟悉的《阿信》,也是日本晨間劇的經典之作。
由此,也就完全可以看出晨間劇在題材上的特點。
是的,由於晨間劇時段,固定收視群體,主要是家庭主婦和老人,題材方面當然會有特定要求。
六七十年代,基本都都以“主人公用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對抗逆境,最終戰勝艱辛的命運”為作品主流,代表作《阿花》。
之後則以“以女性在職場的艱辛奮鬥記”為主流突出女性地位,代表作《青春家族》。
此外,還有“講述女主人公一生傳記”和“現代女性奮鬥記”兩種形式互動放送,作為補充。
總體來說吧,《紅樓夢》這樣的反應華夏古代大家族興衰的題材,以及女性角色為主的故事,放在這個時段還是比較合適的。
雖然也不可避免的因為日本晨間劇的特性,三十六集的《紅樓夢》被切割成了一百零八集,原本的一集每次只能播出十五分鐘,極大的干擾了劇情的連貫性。
但勝在晨間劇可以從週一一直播到週六。
從這個角度來看,反而又有利於維護日本觀眾的耐心,不至於讓觀眾徹底把這個來自華夏的古代故事置於腦後。
而且正如寧衛民當初所想的那樣,作為晨間劇播出的《紅樓夢》和NHK的每週日播出一集的《春之波濤》形成了無縫連線。
實際上,首周的資料出臺,居然還很不錯。
別看第一天只有百分之八不到的收視率,但每天都有緩慢增長。
直到週六這天,反饋上來收視率已經突破百分之十了。
如果說,這是一步日本的晨間劇,頂多也就是及格線,恐怕製作人還會有不小的壓力,畢竟電視臺播出的劇通常都是自己花錢製作的,有成本問題。
但對於這部《紅樓夢》就不能這麼理解了,除了存在天然的文化隔閡之外,TBS所付出的成本並不多,能達到這樣的收視率,對於他們那是相當划算,省了大錢了。
而且更令人欣慰的是,除了有兩所寧衛民做過推廣活動的大學,應學生只要求,主動邀請他們再去為《紅樓夢》進行交流講解。
此外,還有不少觀眾主動給電視臺打來電話,詢問這部電視劇是否會有錄影帶發行出售,以及哪兒可以買到劇中的服裝、配飾之類的東西。
由此可見,寧衛民的功夫是沒有白費的,這部劇已經贏得了一部分觀眾的喜歡。
那麼只要收視率維持住這個水平,後續別崩,就應該算是在日本觀眾的心目中立住了。
而且很可能隨著文化推廣的進一步深入,日後又從這些電視觀眾身上多開闢出一條財源。
對此,寧衛民是深感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