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勺早知道寧衛民今天要回來。
因為康術德提前好幾天,就把這訊息告訴了他。
並且康術德還盛情邀請他,說除夕這天,希望他也過來看看自己的花園子,順便老少爺們兒一起聚聚,坐在一起喝幾盅,大家好好熱鬧熱鬧。
所以別看張大勺是個講究老禮兒人。
除夕之夜他認準了只在自己家裡過,得給祖宗磕頭、上供。
但是這一天的白天,他還是很願意賣康術德一個面子,來這邊的花園子轉轉,和這一老一少師徒倆把酒言歡,湊湊熱鬧的。
沒錯,張大勺為人是夠倨傲,夠各色的,對大多數人都不假顏色。
可話說回來了,這也分人不是?
對投緣的,對有本事的,他就不這樣了。
康術德,那是和一起開買賣的好搭當。
差不多同樣的歲數,相似的人生經歷,讓他們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老了老了,難得有這麼個說得來的朋友。
寧衛民,那也算是他的忘年交了。
何況這小子可是在日本乾的有聲有色,掙了日本人不少外匯,沒辜負他的一番幫襯和出謀劃策。
張大勺對此也是頗感欣慰和驕傲。
他很想見著寧衛民親口問問,這小子究竟在日本是怎麼折騰的。
另外,寧衛民出資創辦的宮廷飲食文化研究會也是件正經事。
這小半年來那邊車接車送的,已經帶張大勺參加了好幾次座談會,並且給他拍了好幾段口述宮廷御廚房建制的採訪實錄了。
把他奉為上賓倒在其次關鍵是還真的集思廣益。
他和那些文化人,史學家,還有末代王孫湊在一起,整理出了不少因為技術和原料要求較高,如今已經沒多少人聽說過的名菜資料。
張大勺本人也正想就這些菜餚的烹飪方式,跟寧衛民好好聊聊,聽聽他的建議,看看能否還符合當今社會的需要,或者存在改良可能性。
那麼自不必說,既然張大勺人都來了,那麼哪怕康術德早有明言,都說了不用他下廚,讓他好好歇兩天,來了就吃現成的,這位名廚當然也不可能閒著啊。
他必然是要在廚房裡好好忙和一番,再給大家露上兩手的。
再加上康術德為過年還準備好了不少的現成的年菜,所以這天中午這頓飯啊,其實早就預備好了,就等著寧衛民回來了。
什麼時候想吃,那都是可以隨時開席的。
這不,當寧衛民和他的這位美國“表哥”一聊起了餐館兒的事兒,康術德就立馬想起來這茬兒了。
老爺子趕緊請大家移駕。
“嗨,早就到了飯點兒了,咱們怎麼還在這兒聊呢。走走,既然人都齊了,咱們現在就去飯廳,邊吃邊聊多好?”
就這樣,在老爺子的倡議下,大家欣然起來,離開了北屋,又一起來到了東屋的花廳。
毫無疑問,對於每個人來說,今天中午的這頓飯都顯得很隆重。
畢竟是過年嘛。
老老少少這麼多人,大家熱熱鬧鬧的歡聚一堂,這場面本身就讓人高興。
尤其又是在這樣的大花園子裡吃飯,對於大部分人,還是別開生面的頭一次。
要知道這可是堪比恭王府和完顏家的半畝園,是京城首富為自己打造的私人宅邸。
這要不算豪宅,那恐怕豪宅的標準就只能跟故宮去靠齊了。
就別說羅廣亮、小陶和沒長大的米曉卉,這幾個生在普通人家的孩子,絕對沒有這樣的體驗。
就是張大勺這位名廚,老太太在美國拉扯大的兒子,和松本慶子這樣的日本大明星也是一樣沒見識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