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日本人的從眾心理要比華夏人重得多。
真要是有人發現鄰居家有誰沒按規則辦,難免大驚小怪,生出好奇心,在背後亂嚼舌頭。
說白了,對寧衛民來說,這就算是破財免災了。
不過是花倆小錢兒免了招惹小人,避免犯口舌是非罷了。
與之類似,還有另一樣更大的新年苦惱,是讓寧衛民既繞不開也躲不掉的。
甚至於就連花錢都沒用,反而越花錢越苦不堪言。
那就是日本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年賀狀!
所謂年賀狀,也就是咱們國人所說的賀年卡。
日本人非常流行投寄賀年片。
在這件事情上,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人之間平日的相互往來太少了。
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習慣,使收到一張帶著對方問候的賀卡,成為一件很值得重視的事情。
頗有一些日本人就是用這種小小的賀卡,維繫著若干八竿子打不著的社會關係。
完全可以說,日本的賀年卡,已經因為社會旺盛的需要,形成了一種獨特文化。
日本人不但要給同事送,給上司送,給客戶送,給親人送,還要給朋友送,給同學送。
以至於日本每到新年的時候都有不少於十五億張賀年卡送達,日本郵局在年末簡直忙的要上吊。
還是那句話,日本全國才一億多人口。
完全可以想象一百多億張賀年卡在這樣一個小小島國穿梭往來,每一張都需要一個郵差送到接收人的手裡,是怎樣恐怖的事情。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一張小小的賀年卡。
因為在新年前後,幾乎所有日本人都會寄出這種東西,它已經成了日本社會不是風俗的風俗。
尤其是像寧衛民這樣的一個生意人,如今在日本的人脈完全開啟了。
在今年他所收到的年賀狀簡直多極了。
有的寄到了他的公司有的寄到了壇宮飯莊的店裡,有的寄到了惠文堂書店。
即便是新開辦的停車場管理公司,也有人寄送。
甚至還有藝能界裡的人,把給他的賀年卡一併寄到了松本慶子的事務所。
說是多到足以把人砸死,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
關鍵這些賀年卡寄到他的手裡可不是拿到就完了。
日本人寄出的賀年卡都是親筆所書的,於情於理,他也得親筆回覆才不失禮。
實際上,從郵局的工作角度來看,賀年卡爆炸也的確是有兩個高峰期的。
第一次是每年12月28日以前。
因為日本郵局對此後寄送的賀卡不再保證收卡人能夠在新年前接到。
第二次,是過完新年日本人通常還要再寄一次賀年卡。
這就是因為常常有年前傳送賀卡時被漏掉的朋友或往來人士寄來賀卡。
然後需要在年後向他們寄還一張表示自己的失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