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沒關係。您不必這麼客氣,我是慶子的母親韓常子,也要請您多多關照。”
她還施一禮,帶著微笑。
如此溫和的口吻讓寧衛民一下就鬆了口氣。
哎喲,這態度不錯啊,好像不是來棒打鴛鴦的。
不不,還是不能大意,也許是先禮後兵呢……
一邊想著,寧衛民一邊繼續客氣著。
“我是華夏人,或許名字有些拗口,如果您不介意的話,叫我阿民就行。”
沒想到韓常子似乎真是個超級好說話的人,一點沒多客氣,“好,就叫你阿民!”
跟著就邀請寧衛民進店詳談。
“我們還是去裡面聊吧,那裡比較方便說話。”
寧衛民自然不可能有意見,於是老老實實答應著,美滋滋跟在這位準岳母的身後進店上樓,心裡也隨著一步步登高,相當高興。
不為別的,松本慶子以前就提過,她母親比較好說話,難對付的是她父親。
這情報現在看起來好像是真的啊!
未來的岳母性格至少看起來很隨和,像是個有涵養的人。
看樣子,能當面讓人下不來臺的事兒應該是做不出來的……
總之,寧衛民對松本慶子母親的第一印象的確不錯。
但實話實說,他把初次見面的順利主要歸結於自己的運氣好,認為這位準岳母是天生的好性情卻有點想當然,其實忽略了相當重要的一點。
因為反過來也一樣的。
其實對方之所以會如此和氣待他,也是他的外貌足夠優秀,投了對方的眼緣,打動了對方的緣故。
不得不說,人與人的交往,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當一個人在社交場合遇到陌生人時,往往就因為最初的幾眼,決定是否要交往下去。
像寧衛民和松本慶子的愛情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他們能在一起完全是因為他們初次見面就感到了心動,說是一見鍾情一點不為過。
心理學裡對此有專門的論述。
認為好印象就來自於人與人見面最初的幾秒到十幾秒。
而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也許下面的事情就可能泡湯和失敗。
也就是說,如果拿業務員來說,工作的成敗往往從沒開口前就註定了。
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人們就能對一個人蓋棺定論。
這在心理學被稱為“首因效應”。
不管它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但誰都不能否認,這就是客觀現實。
大部分人都依賴於第一印象的資訊,而這個第一印象的形成對於日後的決定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它遠比第二次,第三次的印象和日後的瞭解更重要。
因為大部分人沒有時間去了解你,如果你給人的第一印象好,你才有可能開始第二步。
如果你留下一個不佳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