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副臺長加賀申一郎的妻子因病過世了。
而伊佐子則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舍了出去,用最大程度的關心和溫柔俘獲了這位副臺長的心。
短短三個月之後,她最終以擔任當年唱片大賞的主持人這一角色,風光地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成為了副臺長的續絃夫人,過上了夢寐以求,不勞而獲的生活。
儘管兩個人在年齡上接近三十歲,但伊佐子也並無不滿,反倒有一種與之相應的安樂感。
可以說,這既是一種對年長男人的安心感,也是一種身處極其富裕家庭的安定感。
伊佐子想得很明白,加賀申一郎和已經死去的前妻只有兩個女兒,而且都已經出嫁了。
現在這個家就只有他們兩個人了。
而人過六十歲就步入老年了。
如果她甩了他,他就會陷入孤獨。
當然,擁有社會地位和不少財產的男人,很容易娶第三個妻子。
但是年齡條件實已令丈夫無可奈何,恐怕不可能再得到像自己一樣年輕而富有魅力的女人了。
這一點丈夫應該很清楚。
因此,加賀申一郎在婚後對她相當忍讓,也相當溺愛,待她遠比對待自己的兩個女兒要好得多。
另外,比起其他人,整日忙於工作的加賀申一郎身體有些衰弱,這趨勢不壞。
伊佐子能預計到,如此下去,加賀申一郎似乎不會活得長久。
而丈夫餘生越短暫她自己就越早可以實現自由。
伊佐子希望自己至少能在四十歲前或四十出頭一點兒的時候解脫束縛。
那個年紀的話,還能從新開始新的人生,戀愛方面也完全沒問題,如果手握豐厚的遺產,當一個寡婦其實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伊佐子就是這麼想的,她現在唯一在這段婚姻關係裡還介意的,就是老頭的兩個女兒。
她們無論是去電視看父親還是到家裡來探望,都是為討零花錢。
尤其是次女。
儘管丈夫什麼也沒說,但這點兒事伊佐子還是看得出來的。
少則數十萬円,多則上百萬円,加賀申一郎對待女兒從來不小氣。。
然而裝作毫不知情未免顯得自己像傻瓜,所以伊佐子時不時會譏諷丈夫幾句。
譏諷他的女兒就像老鼠偷油似的,錢一點兒一點兒流入對方手中。
這件事讓加賀申一郎一臉為難,伊佐子則藉此令他有所節制。
另外,伊佐子也預計到了,無論是長女夫婦還是次女,恐怕都會在父親行將就木時回到這個家。
這幢房子雖然空曠、老舊,卻位於澀谷區的一處名為“靜林”的高階住宅區。
房子是加賀申一郎在戰後不久建造的,四百二十坪的一等好地,僅此一項就是鉅額資產。
隨著今年東京股市和樓市瘋狂上漲,加賀家的女兒們現在到處散佈流言,說後妻伊佐子一直在覬覦這塊土地和加賀申一郎名下的股票。
這些話沒必要反駁,若能如她們所說成為現實,那就再好不過了。
真正讓伊佐子深感憂慮的是丈夫加賀申一郎在財產方面的戒心不小,允許她盡情花錢,但卻從不給她現金,也不讓她有個人儲蓄。
她在外的個人消費只能透過信用卡,而且丈夫能夠透過賬單對她把錢花在哪兒也一清二楚。
這也是她最苦惱的地方。
看樣子,想讓丈夫寫下完全把財產留給自己的遺囑是有很大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