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太忙,或許只是說說而已,馬克西姆的餐廳經理忘了自己曾經的許諾。
等到羅廣亮第二天再來,他已經把要請羅廣亮喝黑方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
只衝著羅廣亮點點頭,就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不過說實話,其實對於羅廣亮來說,這杯威士忌,他請不請的還真是無所謂。
因為羅廣亮豈是一般個體戶呀?
他和小陶可是抱著寧衛民大腿的人。
按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原理,這哥兒倆早被寧衛民安排的明明白白,就不可能再過窮日子。
去年炒郵票他們哥兒倆分了多少錢就不提了。
就說今年,遵從寧衛民的吩咐,羅廣亮和小陶用這筆錢已經把金魚池那邊的一個兩進院兒給買下來開了車場子,取名“人和車廠”。
還叫來了十幾個過去一起蹬三輪的弟兄來當車伕,旅遊觀光三輪車的生意基礎基本搭建完好。
甚至五一前這門生意才剛開張不久,就有大火的趨勢。
頭一批送到天壇公園十六輛三輪車,哪怕光做那些散客老外的生意,都供不應求。
基本上從每天早上十點之後一直到閉園,幾乎沒有空檔的時候。
有時候忙起來,到了飯點,還得羅廣亮和小陶去頂替車伕們來蹬車,那些人才能輪換著吃飯呢。
到了五一和週末更了不得。
因為旅行社的大車一來,那等著坐三輪車的外國人就徹底淤了。
從車上下來的老外全得過來排隊,不坐上一圈不肯走啊。
而且這種情況下,壇宮飯莊也在為來吃飯的外國客人主動推薦觀光三輪的包車服務。
說不定什麼時候,羅廣亮和小陶就得抽調幾輛車去涉外飯店拉一整天的包車去。
這種活兒倒是很划算,可天壇這邊也就更忙了。
這邊兒的車伕們基本上就是連軸轉啊,吃飯完全成了奢望,能趁著客人換撥兒的間歇抽根菸喝口水就算不錯了。
所以這坐車的價錢一點不便宜。
開始的時候,羅廣亮和小陶商量出的價錢是五塊,兩天後直接漲到十塊。
到了五一節,連十塊都不行了,還必須得是外匯券。
這麼說吧,那十六輛三輪儼然成了十六輛計程車。
別看是人力的,可一點不比燒油的少掙。
每天最少也能跑出兩千五六外匯券,好的時候能見四千塊。
即便按照“一二三四”的分配原則——一成維護運營,兩成上繳天壇做管理費,三成車伕分成,四成是利潤。
羅廣亮和小陶每天都能落手裡最少一千多外匯券。
一個月下來就是起碼三萬五六外匯券的淨利。
哪怕算上分給寧衛民的一份,每人也能掙一萬二。
一萬二外匯券啊!能頂五個沙經理這樣的外企高管。
就這還剛起步呢。
畢竟全天下只有一個天壇,這塊寶地可不愁生意。
要照這個勢頭,弄三四十輛三輪車過來都沒問題。
保守估計,利潤起碼還有再翻一番的空間。
哪怕是和哈德門的營生比,這門生意也是實惠多了。
儘管表面上看,他們暫時是比哈德門掙得少了點,可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