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就是拿得出來,他也未必真肯下這麼大的本兒。
因為如今的社會風氣使然,誰不是奔著錢去啊?
連農大方面自己都認為,農業和畜牧回報少待遇低,是最不值得投資的行業。
能出得起這麼多錢的人,肯定能用這筆錢去商場上賺大錢。
那為什麼要下這麼大的本兒往水裡撒呢?
這回報都不成正比,錢多的沒出花了嗎?這不純屬有病啊。
他們怎麼看寧衛民的談吐都精明得很,不像沒腦子的人,那興許這裡面就有什麼貓膩……
總之,對於農大來說,這件事處處蹊蹺,雖然很想去做,但同時也望而生畏,不免顧慮重重。
好在寧衛民倒是意志堅定,誠意滿滿,經過耐心交涉,他很快摸清了農大方面的想法。
雖然對於種禽公司已經先行開始了宮廷黃雞的保護工作,和紫金箍已經找到兩件事,他都頗感意外。
但這並不能影響他的決心,非但沒給他帶來壓力,反而更讓他倍感驚喜,說不出的振奮,對於這兩件事又多了不少信心和把握。
於是他很快先和農大就除了政策限制之外的兩個問題達成了共識。
首先,寧衛民對於種禽公司先下手繁殖宮廷黃雞一事,認識得很清楚。
他說種禽公司既然是把這些宮廷黃雞圈在雞場裡養殖、繁衍,喂的也是飼料。
就能明白種禽公司的目的和方向都和他大大不同。
他跟農大解釋說,種禽公司的科研重點,無疑還是放在怎麼增產增量上。
他們尋找的突破口是怎麼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保證禽類的肉蛋質量,這才好把宮廷黃雞擺在百姓餐桌上。
說白了,種禽公司面對的是國內市場,針對的是大眾消費群體。
而他的目的不是,他是要做出口生意,為國家賺外匯的。
瞄準的國外市場,針對的是外國人中的富裕階層。
為此,他需要的只是提高宮廷黃雞的質量,樹立高檔奢侈品的標準和特徵區分。
他不在乎養出這麼一隻雞需要化多少錢,只要他的雞肉質地鮮美明顯超過其他品種就可以了。
這麼一來,他們培育的宮廷黃雞在科研方向上不但不是浪費,反而和種禽公司會形成有力互補,很可能能夠在技術方面互通有無。
在他看來,真的這麼發展下去,也許不久的將來,宮廷黃雞和京城油雞就會變成兩種雞了。
他們一起培育出的才是宮廷黃,而種禽公司的只能算油雞。
就這一番高瞻遠矚、另闢蹊徑言論,立刻讓農大的領導們找到了新的興奮點,忍不住相互間討論起來。
而這還不算,寧衛民不光畫餅,他還來實在的。
跟著當場就拿出支票開出了一張二十萬的預付款,要履行承諾,和農大簽訂“紫金箍”胭脂米的育種與生產、包銷合同。
說農大能種多少他就要多少,而且合同一簽,農大就可以挑車了。
切諾基或者桑塔納可以任憑他們選擇。
就這張支票這麼一砸,農大的領導班子更是舉座皆驚,坐不住了。
因為什麼東西都沒金錢的說服力大啊。
這下所有對寧衛民個人的懷疑全都煙消雲散,再沒人認為他的話是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