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說“是啊,他們家剛開沒多少時候啊,寧哥您總不會告訴我,這家店的名氣都傳到日本去了吧?”
知道,當然知道,怎麼不知道啊?
寧衛民知道這家飯館不是因為別的原因。
只是因為這家店太黑了,是京城有名的“三刀一斧”之首。
是京城人所皆知,八九十年代京城消費最貴的四家酒樓之一。
這四家酒樓,分別是地安門東邊的明珠海鮮,景山旁邊的大三元酒家,原騾馬市大街東方飯店北邊的肥牛火鍋,還有一個新街口豁口的山釜餐廳。
京城人幽默,不直接說這四個館子價碼高,就用刀、斧隱喻。
意思就是說去那兒吃飯能狠宰您一番,得大把大把花錢,那簡直是刀刀見血,一斧露骨,吃頓飯如同在身上割肉。
至於說這第一刀為什麼非明珠海鮮莫屬?
主要是因為在這年代吃海鮮是個牛的不能再牛的事兒。
明珠海鮮的老闆是個港城人,叫張萬洪。
他對京城餐飲最大的貢獻,就是將港城餐飲服務模式帶到明珠海鮮。
過來人都知道,還是國營餐館當家的日子裡,下館子不讓服務員罵已算不錯了。
而明珠海鮮服務的特點是主動為客人點菸倒酒,微笑服務,這三點足夠令顧客高興。
加上六七個正宗粵菜廚師做出正宗口味,跟當時京城的餐館形成極大的反差。
因此開業後一炮而紅,名震京城。
但問題是寧衛民又不是沒見過海鮮的主兒,他在日本吃的最多的就是這玩意。
所謂服務好,這明珠海鮮還能有日本人的服務好?
他又何必跑這兒當冤大頭來,於是立馬阻止。
“小陶啊,我承你的好意。可真是沒必要,這家店我確實知道,他們家老闆是屬孫二孃的,就差把人剁成肉餡包包子了。宰人,宰得厲害。咱還是算了,不上他的當。換個地兒吃去吧。”
哪知道小陶還挺好面子,“不,不用,寧哥,你別替我省。我還沒跟您報喜呢,咱那三輪車的買賣太賺了。我和三哥託您的福氣,又大賺了一筆。一頓飯而已,再貴我們也請得起啊。您甭管了,反正不會讓您花錢。”
瞧這話說的,這傢伙是真實在也真楞啊,寧衛民是好氣又好笑,
“怎麼著,非讓我把話說明了是不是?常言道,辦事不由東,你累死也無功啊。你要請客那就得我高興是不是?我還告訴你,海鮮這東西我在日本都吃膩了。現在就想吃點京城的味道,吃點家常菜。你要真替我著想,就聽我的。先帶我去澡堂子泡個澡,然後咱再去康大爺的大酒缸來碗麵,這比什麼都強。何必便宜外人,吃這三刀一斧的虧啊。你掙錢再容易,也沒必毫無意義的往外攘啊,對不對?”
別說,這話一說管用了。
小陶也琢磨過味兒來了,訕訕然有點不好意思。
然而就在他知錯就改,善莫大焉的時候,羅廣亮這個比他更實在的主兒也插了句嘴,結果一下讓寧衛民的這張臉也燒上了。
“哎,不對吧?衛民,不是說是‘四刀一斧’?怎麼你說的是‘三刀一斧’呀?”
“嗯?四刀一斧?不會吧?這倒是頭一次聽說,三哥,要不你說說看。我看我拉下了哪個?”
“好吧,這頭一把刀,當然就是你那壇宮飯莊,這第二把刀,才輪到這明珠海鮮,這……”
嘿!你就說,問這一句多餘不多餘吧?
天知道,寧衛民有多恨他自己這張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