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松本慶子的電影《李香蘭》票房大賣,演技飽受好評,那他就真慘了。
搞不好要徹底成為NHK的笑料,還要替經營委員會下令那位背鍋,為更換主演的失誤來負責,豈不是成了替罪羔羊了嗎?
這件事真是怎麼想怎麼虧。
曾經有個萬無一失的好機會擺在自己面前,自己不但沒借機佔到任何好處,反而為自己的前程埋下了阻礙,這還真是不公平啊!
不過如今再想把松本慶子找回來,肯定是不可能的啦。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拜託導演好好教導下多岐川裕美,對其加強訓練,嚴格要求。
同時盼著神明保佑,一定讓《李香蘭》這部電影撲街才是。
要麼是投資到不了位,要麼是拍攝不順,總之最好是頻繁出事,在今年根本拍不完。
只要錯開《春之波濤》的播放時間,也就無從比較了。
就這樣,《春之波濤》劇組的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的製片人,似乎多了愛參拜神社和愛摔報紙雜誌的毛病。
參拜神社倒無所謂,反正製片人不出現在片場也不影響拍攝進展,關鍵還是每天的報紙和雜誌不能讓他看見。
否則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傢伙的髒話就會脫口而出,直接把報紙雜誌扔到了牆上!
往往這突如其來的一緊一乍,能把大家嚇一大跳啊!
誰也不想自己心臟出問題對不對?
這王八羔子,搞得劇組裡的人都想打他的悶棍了!
可想而知,連一個只是落井下石的製片人尚且如此慌張,那直接出手給松本慶子造成重大精神傷害的人就更是心情鬱悶了。
《日本體育報》那個跟蹤揭露松本慶子隱私照片的記者,最近就承受著重大的精神壓力。
直至欄目主管把他叫到辦公室裡談話,他才真正知道自己捅了多大簍子,為自己惹來了多大的麻煩。
記者拿手帕擦著汗水,看著主管面如黑鍋,感覺超級冤,解釋道。
“主管這不能怪我啊,皮爾卡頓華夏公司的廣告合同我不可能查到啊。但那家銀座中餐廳的股權,是確確實實登記在冊的。我們只是提出一種可能性而已,這怎麼談得上誹謗?而且那些照片,連松本慶子本人也是承認真實性的。嚴格說,我們的報道就是基於事實嘛,只是用了一點文字手段,讓讀者產生了一點主觀聯想而已嘛。這又怎麼能算名譽損害?我們去法庭應訴絕對不會輸……”
主管現在不想和他多廢話。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民意已經完全站在那一邊了,再不平息事端,報社的聲譽就完了。你難道不知道最近報紙銷量迅速下滑嘛!就是打贏這場官司,而報社失去了讀者,又有什麼意義?”
主管眼神很兇狠。
要知道,在日本有句名言——“媒體用文字殺人”。
這說的不是媒體因為點閱率而寫下什麼聳人聽聞的新聞,而是媒體所撰寫的文字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通常來講,日本的報社,記者態度嚴謹,新聞裡的每一字一句,都須經過再三確認才能刊登。
所以日本國民最信任的媒體就是報紙雜誌這樣的傳統媒體,其次是電視廣播等新興媒體。
也正是這種民眾的信任感,才給予了日本報紙雜誌這些傳統紙媒強大的無形權力。
就連報道政治黑幕,天天罵首相都沒問題,只要你說的是事實。
但反過來,一旦被證明發布虛假新聞,所產生的副作用也就特別厲害。
民眾會認為媒體辜負了大家賦予的信任,那麼權力有多大,遭到的反噬也會有多大。
到時候就不是“媒體用文字殺人”了,而是“媒體用文字自殺”了。
儘管這次松本慶子狀告報社的官司的確有的打。
在法律上並沒有他們《日本體育報》蓄意報道虛假新聞的證據,頂多是資訊不足產生的誤判而已,報社一方應該不大可能會輸。
但民意已經不在報社這邊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最可怕的是那些虎視眈眈,不懷好意的同行。
哪家報社沒幹過點虧心事,沒有需要掩蓋的問題啊。
萬一誰找準機會給下點蛆,把《日本體育報》過去的舊事重提,再扯出別的事情來。
那會更麻煩,弄不好《日本體育報》真會就此一蹶不振。